科普文章

去看中医之前 注意七件事

2017-08-04 09:30 来源:99健康网

  中医技术精湛,很多人都信赖于中国传统的医术,中医利用先人流传下来的四大诊断方法,再配合治疗可以有效了解掌握患者病情并进行施治。那么在我们看中医前,你有没有了解到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如果你作了这些事情则会导致对患者病情的不准确。因此在看中医前要及时得知这些不宜。

  去看中医之前注意这些事

  一、不宜喝牛奶、豆浆。喝这些东西容易使舌苔变白腻,造成医生误诊。

  二、不宜吃橄榄、乌梅、杨梅。这些食物容易使舌苔变黑,造成医生误诊。

  三、不宜饮酒或吃过热过冷的食物。酒、饮料属于热性,易使气血运行变快,舌质变红,脉搏增快,影响对疾病的诊断。同样,过热过冷的食物也是如此。

  四、不宜喝咖啡、吃桔子和黄色食物。吃这些东西令舌苔变黄,造成医生误诊。

  五、不宜吃花生、瓜子、核桃。因为这些含脂肪多的食品也会使舌苔白腻,使医生误诊。

  六、不宜饭后就诊。饭后不但脉多洪缓,而且舌苔变薄,舌质变红,加上有些食物容易使舌苔变色,这样会导致医生误诊(就诊时最好饭后1小时为宜)。

  七、不宜在激烈的体力活动后立即就诊。这时会影响医生切脉,掩盖疾病的其他表现。应该休息半小时左右,患者气血平静时才就诊。

  中医看病有它的独特的诊断方法,即“望、闻、问、切”“四诊”。

  一是望诊:主要是望面部、舌(含舌质和舌苔)。望面部主要望神(精神、神气)、色(皮肤的颜色和光泽)、形(体形)、态(病人的动静姿态及形体的异常动作)。

  例如,望神:能判断病情的轻重、预后和转归。因为,“得神则昌,失神则亡”。

  色:青、赤、黄、白、黑五色代表不同的脏腑病变。青为肝,赤为心,黄为脾,白为肺,黑为肾。

  形:体形的强弱与脏腑功能的盛衰相统一,观察外表强弱胖瘦,可知脏腑之虚实、气血之盛衰、邪正之消长。

  态:不同的疾病,可表现出不同的动态。“阳主动,阴主静”。动者、仰者、伸者,病在表,属阳,多热;静者、弱者、俯者、屈者为病在里,属阴,多寒。

  舌诊是望诊中的重要内容。舌诊分舌质和舌苔两部分,舌质是舌的本体,舌苔是散布在舌体上的一层苔垢。中医说:“望舌质可知五脏之虚实,观舌苔可知六淫之浅深。”

  二是闻诊:闻诊是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以测知患者的病况。如语声高亢宏亮,多言躁动属实证、热证、外感病证;语声低微,少言沉静,属虚证、寒证、内伤病证;口臭,多属胃热或消化不良。

  三是问诊:问诊是了解病情的重要方法,在四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医有“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饮食四问便,五问头身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辩,妇女犹问经、带、产,小儿当问麻、疹、癍。问诊要详细、全面,包括病人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等。问得详细,了解得全面,便于医生分析病情。有的医生当病人还在叙述病情时,就自以为摸准了病情,草率地处方,这既不对病人负责,从医德讲是相悖的。

  四是切诊:切诊即脉诊,常人说的“摸脉”。切诊有讲究,古时讲“平旦之时”(天刚亮时)切诊为宜,因此时人未运动,气血平和,能真实反映病情。现在平旦时切诊不现实,但中医还是讲究切诊前勿运动、喝酒。切诊时医者的三个手指分别了解“寸、关、尺”三部的变化,病人左手寸、关、尺分别反映心、肝、肾变化,右手寸、关、尺反映肺、脾、命门(通常理解为肾阳)的变化。

  中医古籍上记载有30多种脉象,而今大专院校教科书一般介绍28种,而临床常见的脉象仅10多种。分辩脉象,主要是从脉搏跳动的强弱、频率、部位、形状等方面来作判断的。脉诊是中医独有的诊断方法,在中医诊断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例如妊娠之脉,其脉象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珠走盘,称之为“滑脉”。

相关标签: 问诊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