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中西结合怎么治疗血液病

2012-06-26 10:05 来源:99健康网

  对于血液病,很多人“谈血色变”,因为人们的印象中,大多数的血液病都是不治之症。现代医学对血液病的治疗多应用激素、化疗等方法,但副作用大,病人治愈率低、易复发。

  血液病

  其实,用中医中药防治血液病历史悠久。对于血液病证病因病理的认识,古代中医典籍中虽然没有现代血液病的各种病名,但在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黄帝内经》中早有贫血、出血及血液肿瘤等类似病症的记载,如“血脱”、“血枯”(相当于现代医学中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血证”(相当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出血)、“马刀夹缨”(相当于恶性淋巴瘤)、“急劳”、“虚劳”、(相当于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等等,在这些记载中几乎涵盖了现代医学的所有血液病。

  “在血液病的防治方面,我们既要保持西医不落后,又要发挥中医的优势,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切实为广大患者提供简便、有效、价廉的服务,从而让中医中药真正服务于广大市民。”专家指出,在血液病的治疗中,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不仅能明显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还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在各种血液病中,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病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指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综合征,属于中医中的“虚劳”、“血证”、“血枯”、“虚损”等范畴。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包括:化学因素,例如非环保油漆、染料中所含的苯,药物中的抗生素氯霉素、解热镇痛药保泰松、安乃静等;生物因素,如乙肝病毒、EB病毒、微小病毒B19、HIV病毒;物理因素,如各种强度较大的放射线、电离辐射等等。

  据专家介绍,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特征为全血细胞的减少,如果红细胞减少和血红蛋白的降低会导致明显的头晕、乏力、心悸和气短等贫血症状;如果是白细胞减少,人体的抗感染能力就会下降,出现各种感染(以口咽部感染和肺炎最为常见),表现为持续和难以控制的高热;如果血小板减少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体表以及内脏出血,甚至严重者会出现致命性的颅内出血。

  “如果单纯以西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其治疗措施往往起效较缓慢,患者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仍要依赖于反复输血来维持正常的身体功能。在某种情况下,还会出现病情加重,导致死亡。”专家认为,如果在西医规范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中药辩证用药,能明显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总有效率能够提高85%左右,所以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一个优势病种,这也是被西医界广泛认同的。

  在病因上,中医学认为“肾主骨,骨生髓,髓生血”,同时结合西医学骨髓造血的理论,提出了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与肾精亏虚有关,因此在治疗方主张脾肾双补,经过实践证明疗效突出。“在临床上采用愈障生血汤(由淫羊藿、补骨脂、鹿角胶、黄精、黄芪、当归、党参、鸡血藤、田七片、甘草等药组成)辨证加减,同时坚持常规的西医用药,中西医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均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专家认为,每一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都应使用中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双管齐下,确保最终的疗效。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中医治疗血液病的又一个优势病种。据介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以血小板显著减少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表现为皮肤、粘膜和内脏的自发性出血,属祖国医学的“血证”、“肌衄”、“发斑”等范畴。

  专家指出,以往的观念认为该病是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增多的临床综合征,免疫异常是其发病机制的核心,故又称为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随着近年来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均认识到免疫异常虽然是其发病的首要因素和主要机制,但并不是其全部的机制,应还有其他非免疫因素参与。

  “临床上应用强的松、环孢素等调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免疫异常,或采用手术切脾减少血小板的免疫性破坏,并不能使所有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得以治愈,仍有部分病情迁延转为难治,且以上治疗方法毒副作用较大,患者难以长期坚持,其中因为长期服用激素而导致高血压、股骨头坏死者也出现过多例。”专家说,在临床工作中接触到的很多病例都是在外院久治不愈转而求诊中医的慢性或者难治的患者。他们的一个共同特征都是经过用强的松、环孢素免等治疗而疗效较差,或是激素虽然有效但稍一减量血小板计数即急剧降低、病情又反复加重。

  “对于以上的患者,我们的做法是坚持以中药辨证治疗为主,同时在原有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逐渐小量递减激素用量,最终可以再停用激素的情况下使血小板稳定保持在满意而安全的水平范围。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由于有了中医药的参与,以往单纯西药治疗的副作用会明显减轻。”专家说。

  另外中医药在恶性肿瘤的整体治疗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等恶性血液病患者。如果在化疗过程中辅以中医中药治疗,将起到明显的减毒增效作用,患者的生存质量能够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以上疾病的老年患者,由于体质较差,往往还同时合并多种其他系统的疾病,此时难以耐受化疗,化疗相关死亡率较高,同时又由于老年患者本身骨髓的生理特点,其肿瘤增殖率明显要低于年轻人,所以对于此类患者,完全可以中药辨证施治,扶正抗瘤,同时辅以西医常规的对症支持治疗,或配合小剂量的化疗,往往可以较好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同时明显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些诱因是可以预防的:

  1、在工农业生产中从事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尤其是苯)或放射性物质工作的人,严格执行防护措施和掌握操作规程,定期检查身体,同时应注意防止有害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污染环境;新房装修应使用环保材料,装修后应该让新房通风2至3个月后再搬入居住;染发和使用指甲油应注意尽量减少次数和延长间隔时间,对染料过敏者应禁止染发;

  2、多种药物均有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长期大量服用氯霉素、保泰松、扑热息痛、安乃静等药物,小儿应用以上药物更应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各类药;

  3、积极预防病毒性疾病,病毒性感染患者如肝炎、微小病毒等患者要积极系统地治疗。

相关标签: 血液病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