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4个中药进补误区一定要了解

2017-03-31 16:59 来源:99健康网

  4个中药进补误区一定要了解

  板蓝根当茶饮

  板蓝根通常被视为治疗感冒的良方,很多人因此将板蓝根当茶长期饮用。

 

  药师表示,是药三分毒,虽然药理研究表明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效,能够起到预防感冒的效果,却不适合长期饮用。板蓝根性苦、寒,长期或过量服用会伤及脾胃,并可能引发消化道反应,如胃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对于一些特殊人群,过量服用还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如出现皮疹等。

  此外,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型和风热型两大类,板蓝根适用于喉咙痛、流脓涕、便秘、身热、口渴、心烦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风热型感冒。如果不鉴别感冒类型,直接服用板蓝根,对于体质偏虚寒的人,往往弊大于利。

  随意乱用人参

  人参被誉为滋补上品,随着市民保健意识的增强,很多人都将吃人参视为一件很平常的事。

  专家表示,人参当中含有50余种人参皂苷,在促进代谢、抗衰老等方面都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对于适合的人群,在注意计量的情况下,长期服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的。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适合人群,不适宜的群体服用或在不适合的情况下服用人参,反而会影响身体健康:(1)新生儿不宜服用,曾有过新生儿服用0.5~1.5g红参出现烦躁不安、哭闹拒乳、抽搐惊厥的案例。(2)正常儿童不宜服用。正常儿童身体内所需营养已足够,如再服人参,易出现营养过剩、提前发育等现象。(3)青壮年不宜服用。血气方刚的青年人服用人参,容易口干舌燥,鼻窍出血。(4)舌苔黄厚者忌食人参,否则易引起食欲不振、腹部胀满等。(5)感冒发热时,不宜服用,否则易加重病情。

  服中药滥加糖

  很多人因为受不了中药的怪味,喝中药时会加上些糖,调一下味道。

 

  专家表示,我们要知道糖也是中药,具有一定的药性及功效。如白糖性凉,有润肺、生津的作用;红糖性温,具有益气养血,健脾暖胃的功效。

  中药则讲“四气五味”,其中“五味”即指酸、苦、甘、辛、咸,五味分别对应五行入五脏: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在中药方剂中,组成的中药皆有“酸、苦、甘、辛、咸”的不同,药性也有“寒、热、温、凉”的差异。在已经配好的中药方剂中加糖,相当于又加了一味中药,很有可能会改变原方剂的“君、臣、佐、使”,改变中药的归经,甚至减弱药性,产生沉淀等。所以,喝中药加糖,是不正确的。

  自行买药进补

  一些市民喜欢自己去药店买回中药进补,这样做正确吗?

  专家认为,自行买药进补很容易导致补不对症,甚至弊大于利。比如很多女性认为“乌鸡白凤丸”补血又调经,其实不然,盲目服用反而易导致月经失调。女性服用之前,需要请中医诊治,确属气血不足的虚症才能服用。“牛黄解毒片”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祛火药,许多人只要出现牙疼、上火的症状就买来吃,但是滥用此药,也有导致慢性砷中毒的风险,解毒片则会变成“中毒片”。所以,还是建议市民在专业中医的指导下,购买中药,调理身体。

  使用中药要懂得避开禁忌药物

  中药和西药同时服用的现象常常有,这增加了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容易引发药物副作用。譬如六神丸含有蟾蜍甾烯类化合物,具有强心效果,如果与地高辛合用,容易导致强心苷中毒;服用银杏制剂后再服用阿司匹林或华法林,可以产生严重的自发性出血;含有麻黄的制剂与降压药同时服用,会削弱降压药的功效,严重者可加重高血压病情。

  临床上很多药物性肝损或者肾损的患者都存在着一个治疗误区,就是没有复诊的概念,认为找医生看一次,然后就按这个方子一直吃下去,一年两年后发现出现了药物副作用,找到医院打官司。每个人的病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病情的变化,中药处方也要不断地变化,这样才能起到治病防病的作用。同样中成药由于处方固定,如果需要长期大量服用的话,必须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监测安全性指标。

  总之,面对中药的有无副作用的话题,我们应该正视它。中药具有两面性,既有促进健康的正面功效,也有妨害健康的负面效应。曾经有厂商大肆宣扬的“中药没有不良反应”、“纯天然药物没有毒副反应”的炒作是出于商业目的。“中药没有副作用”的观点也应当纠正,要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药理学、毒理学等学科结合,实际使用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合理使用中药,将危害降至最低,为保障人类的身心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