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谷雨要护阳祛湿 谷雨养生有三点

2017-04-19 09:24 来源:99健康网

  杨花落尽子规啼,转眼春尽,明天就进入“谷雨”节气了。谷雨是一年之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降雨增多、气温快速升高是这个节气的最大特点。俗话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节气前后,各地气温开始回升,降雨增多,空气湿气大,天气变幻莫测。因此,谷雨前后,我们应遵循自然节气变化,针对气候特点进行谷雨养生。 

  “春捂”勿过头 运动踏青养护阳气

  谷雨的节气特点是雨水增多,比较潮湿,是风湿病、关节病比较容易发作的季节。这时候北方都已经停了暖气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反而觉得冷,需要盖厚实些的被子,而且屋内空气要保持清爽,阳光好的时候经常开窗通风,有风湿病、关节病的人群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关节部位。南方雨水较多,要注意防潮,防霉变,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作。谷雨时节,天会比较热了,再多穿衣服容易上火,因此,谷雨的“春捂”不能过,以15摄氏度为基点,超过这个温度还是要适当少穿,不然会出汗,反而更容易受风外感,建议早晚多加一件外套,随气温调节穿着。

  春天总给人们一种万物生长、蒸蒸日上的景象,此时野外空气特别清新,正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的好时机,而活动为养阳最重要的一环,踏青春游也是清明谷雨两个节气最好的户外活动方式。人们应根据自身体质,选择适当的锻炼项目,如慢跑、做操、打球等,不仅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而且还能扩大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加出汗量,使气血通畅,郁滞疏散,祛湿排毒,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素质,减少疾病的发生,使身体与外界达到平衡。

  谷雨时节肝肾处于衰弱状态,所以应注意加强对肝肾的保养。在精神情志养生方面,还要重视精神调养,忌情怀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保持恬静的心态,听音乐、钓鱼、春游、太极拳、散步等都能陶冶性情,切忌遇事忧愁焦虑,以防肝火萌动。

  谷雨品新茶小心“醉茶”

  谷雨过后是新茶上市的季节,较之陈茶,新茶清香醇和,茶多酚含量更高,其保健功能也更强,人们因此喜欢尝鲜喝新茶。

  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分,再加上茶树经过了一个冬天的休养生息,使得春茶肥硕、翠绿、叶质柔软,最主要的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茶多酚和氨基酸。 

  依据中医理论,人体阳气从春天开始升发。在此时节常喝茶不仅有助于散发冬天积聚在体内的寒气,促使人体阳气生长,还能提神醒脑,解除“春困”。从西医的角度看,春天人体的新陈代谢日趋旺盛,无论是血液循环,还是营养供给都会相应加快、增多。适当喝茶不仅可以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还有利于消化吸收和废物排除,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身体的损害。

  新摘下的茶叶嫩香扑鼻,诱惑着人们趁“鲜”喝茶。其实“茶叶越新鲜越好”的观点是一种误解。并不是所有的茶叶都是越新鲜越好,也并非需要新鲜到现采现喝。有些人饮用新茶后会出现头晕失眠、四肢无力、胃痛腹胀、便秘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临床上称之为“醉茶综合征”。建议购回新茶后不可急于饮用,更不能多饮,最起码要存放半个月后才能喝。待茶中的多酚类、醛类、醇类物质发挥或氧化掉一部分,咖啡因、生物碱或芳香物质的活性降低以后,饮用起来才比较安全,并且有益健康。一旦出现“醉茶综合征”,最好的办法就是喝点糖水或者蜂蜜水,这可有效地缓解因“醉茶”带来的身体不适。

  谷雨正是补身好时机

  谷雨是春夏交界的节气,每个交界节气都是归属于脾,谷雨前后15天,脾处于旺盛时期。肝脏气伏,心气逐渐旺盛,脾的旺盛会使胃强健起来,从而使消化功能处于旺盛的状态,有利于营养的吸收,因此这时正是补身的大好时机。

  但谷雨不能像冬天一样进补,应当食用一些益肝补肾的食物,适当吃一些小麦胚粉、面粉、荞麦粉、莜麦面、小米、大麦、黄豆及其他豆类、黑芝麻等,以顺应阴阳的变化,为安然度过盛夏打下基础。

  谷雨以后雨水渐渐增多,湿气变重,所以谷雨养生要注意祛湿,在饮食上加以配合。具有良好祛湿效果的食物包括白扁豆、赤豆、薏仁、山药、荷叶、芡实、冬瓜、陈皮、白萝卜、藕、海带、竹笋、鲫鱼、豆芽等,也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补血益气功效的食物,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抵抗春瘟,还可为安度盛夏打下基础。 

  谷雨节气养生饮食要注意

  1、饮食应“五低”

  暮春饮食,应注意考虑低盐、低脂、低糖、低胆固醇和低刺激等5个方面。低盐就是少食钠盐,因为钠盐太多会诱发高血压病,因此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低脂也就是少食油脂,油脂每天摄取总量不超过膳食总量的30%;低糖也就是少吃游离糖,食糖过量也会影响人体的健康;低胆固醇是少吃含胆固醇高的动物食品,因为胆固醇过高会导致动脉硬化和心脏及脑血管等多种疾病,每天食肉类食品不能超过300克;低刺激即少吃辛辣食品。

  2、晨起喝杯水

  暮春气候复杂,不过绝大多数地区都多大风天气,此时人体就容易流失水分,抵抗力就会随之下降,容易诱发、加重感冒与很多慢性病。这个时候,"补"水就显得特别重要。一夜春眠之后,人体内水分消耗较多,晨起喝水不仅可补充因身体代谢失去的水分、洗涤已排空的肠胃,还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喝水量以250毫升为宜。

  3、少吃燥热物

  春季应选择吃些低脂肪、高维生素、高矿物质的食物,比如新鲜蔬菜,包括荠菜、菠菜、马兰头、香椿头、蒲公英等,这些可起到清热解毒、凉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开胃的作用。春夏要少食酸性食物和辛辣刺激的食物,否则会使肝火更旺,伤及脾胃。暮春时节,在适当进食优质蛋白类食物及蔬果之外,可饮用绿豆汤、赤豆汤、酸梅汤以及绿茶,防止体内积热。不宜进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以防邪热化火、诱发疮痈疖肿等疾病。

相关标签: 养生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