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黄疸知识小课堂 溶血性黄疸正常值是多少

2018-02-27 11:02 来源:99健康网

  新生儿黄疸分为很多种,像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阻塞性黄疸。那么溶血性黄疸正常值是多少呢?

  新生儿黄疸的正常值是以血清胆红素为参考指标的,只要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即为正常。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

  溶血性黄疸是ABO溶血病的主要症状,主要由于妈妈与胎儿的血型不合,且造成的黄疸较重。以妈妈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其他如妈妈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妈妈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

  溶血性黄疸怎么治疗

  多数可用光疗即可达治疗目的,当血清胆红素达到光疗标准时应及时进行光疗,光照疗法是降低血清胆红素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个别病情严重者,胆红素增高过快或》340μmol/L,亦需换血治疗。贫血明显者可酌情输血。而药物治疗早期应用临床效果较好。

  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大部分半个月就可以消失。溶血宝宝的症状有轻有重,有的不需要治疗可以自愈。一般情况下ABO血型溶血症状很轻,孩子出生后大多不需要特殊治疗,只要及时进行蓝光照射和药物治疗,孩子病情都可以缓解。当溶血比较严重时,孩子会出现贫血,甚至“核黄疸”即胆红素脑病,这是最严重的后果,需要在医院确诊治疗。

  其他类型黄疸该如何治疗

  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现象,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2、母乳性黄疸

  因吃母乳新生儿发生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于是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

  出现母乳性黄疸后,一般不会影响小儿的健康,也无发烧和食欲不好的症状。如及时停止喂母奶,黄疸大约在2-4天内减弱,6-10天内全部消失。对于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引起神经系统的伤害。对于母乳性黄疸也不必惊慌,停母乳时可用牛奶暂时替代,待黄疸好转后可以继续用母乳喂养。

  3、感染性黄疸

  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使得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4、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这种黄疸一般B超检查即可确诊。

  此外,还有药物性黄疸。如由维生素K3、K4、新生霉素等药物引起者。遗传性疾病如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病、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半乳糖血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囊性纤维病等也可引起黄疸。(参考网站:太平洋亲子)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