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广告

吃饭爱出汗 可能是气虚了

2018-12-24 09:15阅读数 : 1191
王祥主任医师

泰州市中医院中医科

  吃饭出汗或者这两种因素有关

  首先,就像大家以为的那样,天气炎热的时候是比较容易出现边吃饭边流汗的现象的。其次,这可能是暗示你要降低自己的吃饭速度。当吃饭过快的时候,胃粘膜的压力会增大,导致人体有出汗的反应。

  虽然说大多数情况来说这属于一种正常现象,尤其是在肥胖群体中。但是,有些情况下,这可能是暗示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

  饭出汗?中医:可能是气虚

  一吃饭就出汗,别以为是正常现象。中医认为,有可能是气虚了。吃饭的时候,食物的气到了人体中,胃气充足,但是如果卫表之气不足的话,就会导致头面汗出,因此吃饭易出汗有可能死气虚的表现。而最容易判断的一点就是——这个人是不是比较容易感冒。如果吃饭爱出汗,又是容易感冒的人,多半是因为气虚所致。

  气虚如何调理

  1.情志调摄

  宜保持稳定乐观的心态,不可过度劳神。

  宜欣赏节奏明快的音乐,如笛子曲《喜相逢》等。

  2.起居调摄

  提倡劳逸结合,不要过于劳作,以免损伤正气。平时应避免汗出受风。居室环境应采用明亮的暖色调。

  3.运动保健

  宜选择比较柔和的传统健身项目,如八段锦。在做完全套八段锦动作后,将“两手攀足固肾腰”和“攒拳怒目增力气”各加做1~3遍。避免剧烈运动。

  还可采用提肛法防止脏器下垂,提肛法:全身放松,注意力集中在会阴肛门部。首先吸气收腹,收缩并提升肛门,停顿2~3秒之后,再缓慢放松呼气,如此反复10~15次。

  4.穴位保健

  (1)选穴:气海、关元。

  (2)定位:气海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关元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

  (3)操作:用掌根着力于穴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每个穴位按揉2~3分钟,每天操作1~2次。

  还可以采用艾条温和灸,增加温阳益气的作用。点燃艾条或借助温灸盒,对穴位进行温灸,每次10分钟。艾条温和灸点燃端要与皮肤保持2~3厘米的距离,不要烫伤皮肤。温和灸可每周操作1次。

  气虚患者吃什么好

  对于气虚者的饮食宜忌,应兼顾到五脏之虚的宜忌原则。凡气虚之人,宜吃具有补气作用、性平味甘或甘温的食物,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忌吃破气耗气之物,忌吃生冷性凉、油腻厚味、辛辣食物。

  1.粳米

  性平,味甘,能补中益气。早在《别录》中即有主益气的记载,唐代食医孟诜亦云:粳米温中,益气。清·王孟英还把粳米粥誉之为贫人之参汤,他说:贫人患虚症,以浓米汤代参汤。气虚者宜常食之。

  2.牛肉

  性平,味甘,有益气血、补脾胃、强筋骨的作用。名医《别录》中说:牛肉安中益气,养脾胃。《韩氏医通》还说:黄牛肉,补气,与绵黄芪同功。足见牛肉补气之力,故气虚者宜常食之。

  3.山药

  为补气食品,凡气虚体质或久病气虚者,宜常食之,最为有益。山药可以补肺气,补脾气,补肾气,故凡肺气虚或肾气虚或脾气虚的方药中,都常用到它。

  4.鸡肉

  性温,味甘,有温中、益气、补精、养血的功效。无论气虚、血虚、肾虚,皆宜食之。民间对气虚之人,有用黄芪煨老母鸡的习惯,更能增加补气作用。

  5.鳝鱼

  性温,味甘,有补虚损、益气力、强筋骨的作用,气虚者宜常食之。《千金·食治》就曾说它主少气吸吸,足不能立地。《本草衍义补遗》亦云:黄鳝善补气。

  6.大枣

  性温,味甘,为常食之物,它有益气补血的功效,历代医家常用之于气虚病人。《别录》说它补中益气,强力。唐代食医孟诜亦云:大枣补不足气,煮食补肠胃,肥中益气第一。所以,气虚者宜用大枣煨烂服食为佳。

标签: 吃饭 出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