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吃野蘑菇中毒身亡 民间识别方法别轻信

2018-07-15 16:52 来源:99健康网

   7月13日,西安市鄠邑区五竹镇刘家堡村母女3人因食用自己采摘的野生蘑菇中毒。目前,9岁妹妹已不幸身亡,母亲和姐姐还在重症监护室透析治疗。

  昨日下午,华商报记者在交大一附院急诊科ICU病房见到了妈妈和姐姐。两人身上插满管子,孩子的姨妈、姨父和舅舅在床边照料。

  野蘑菇中毒事件有着明显的季节性高发特征,多集中于每年的5月到10月。每到这一时节,虽然不断有专家预警,仍止不住中毒事件频发。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北京食用菌协会名誉会长王贺祥说,很多人其实并非因乱吃,而是受到了错误辨别毒蘑菇方法的误导。因为在专家眼中,民间流传的很多辨别毒蘑菇的方法,大都不靠谱。

  说法一:看颜色。颜色鲜艳的有毒,长得朴素的无毒。

  这是辨别毒蘑菇方法中流传最广的一种。但毒蘑菇的种类多,不同地域差别极大,颜色更不能一概而论。比如,营养高、味道好的榆黄菇就是漂亮的金黄色,在福建武夷山地区很受欢迎的野生红菇,也是鲜艳的红色外表。反之,“长相”朴素的有毒蘑菇也很常见,比如鹿花菌,外表符合“无毒蘑菇”的标准,实际却毒性很大;白毒伞颜色洁白,外表朴素,却是近年来造成多人死亡的元凶。

  说法二:看生长地带。长在阴暗潮湿、肮脏地带的有毒,长在清洁草地或松树、栎树上的无毒。

  蘑菇中的毒素源于生物体自身,而非外界环境影响,生长在什么位置与蘑菇是否有毒并无关系。事实上,作为大型真菌,所有蘑菇都不含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大多生长在 阴暗环境,且必须寄生、腐生或与高等植物共生,同时要求比较高的湿度。阴暗潮湿环境也是无毒蘑菇的主要生长地。

  说法三:看形状。菌盖突出,有菌环、菌托的有毒;反之则无毒。

  毒蘑菇没有特定的形状特征。按照这一鉴别标准,虽然可以避开包括白毒伞和毒蝇鹅膏在内的一大批毒蘑菇,但不适用的也很多。比如,亚稀褶黑菇没有菌托、菌环和鳞片,颜色也很朴素,误食会导致溶血症状,甚至死亡。而我们常吃的草菇、竹荪等都有菌托,却味道鲜美,安全无害。所以,通过形状分辨蘑菇是否有毒并不可靠。

  说法四:看有没有虫咬痕迹,毒蘑菇虫蚁不食。

  人与动物的生理结构不同,彼之砒霜,可能是我之蜜糖。比如,俗称BT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被广泛用于杀虫领域,可导致多种害虫中毒死亡,但对人体无害。而致命白毒伞却有被虫啮食的记录。

  说法五:做测试。比如,用葱在菌盖上摩擦,葱变色则证明蘑菇有毒;与大蒜、大米等同煮,蒜、米变色为有毒;在挤出的汁液中滴入白醋,变红色或蓝色说明有毒。

  一般认为,按照可能造成的危害,毒蘑菇可分为六大类:胃肠损害型、神经损伤型、过敏型、溶血型、呼吸受阻型和肝脏损害型。前三类通常症状较轻,后三类则会致命。不同类型的毒蘑菇,所含毒素各不相同,其检测和解毒方式也相差极大。一种测试方法也许能检测出某一类或某几类毒蘑菇,但不可能适用于所有毒素,所以,单纯依靠一种毒物测试法都不保险。

  王贺祥说,上述各种辨别方法,很多都是建立在生活经验总结基础上的。我们不能说它完全不对,但可以肯定其各有局限性。事实上,目前我国已经发现400多种毒蘑菇,尚无任何一种辨别方法可以作为普适标准。如果想食用野生蘑菇,遵照以下三个原则才是相对安全的:1.自己是不是真的认识,专业人士是否采过、吃过。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可以吃。2.见到自己不认识的蘑菇,可拍摄采前和采后的照片请教专家,或直接请教当地人,请他们帮忙判断是否有毒。3.如果既不认识,又找不到专家或当地人确认,就不要采食,以免中毒。

相关标签: 中毒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