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中药的煎制及服药方法 有“法”可依

2012-02-04 22:29 来源:99健康网

    一般人在看中医时,很注意“择医”,即选择有名望的或有一技之长的大夫。抓药时,也知道去可靠的药店,买可靠的药材。但是,回家后服药,随意性就很强了。

    他们认为,服汤药无非就是熬好以后,不烫嘴时,一饮而尽。严格地说,这种服药方法是对前面努力的否定,因为,中药的作用和辨证施治有着整体的关联,也是有“法”可依的。

    服药温度

    服中药汤剂需根据方药的特点和疾病的性质,选择汤液的温度。药液放温后服用,适用于含有对胃肠道有刺激性药物的方药,因为温服可以减轻这种刺激;热证患者使用寒药,宜将汤液放冷后服用;出血病人或中毒病人也要冷服;而寒证患者使用热药时,则应趁热服下。

    服用时间

    按照中医的昼夜阴阳消长规律,服药时间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以及副反应的有无与大小。

    因此,对于不同的病情、不同的病位、不同的方药等等,必须作具体的分析,以安排合适的服药时间。

    1.饭前服:即病在身体下部的患者,宜饭前服药,以免药力被食物所阻,滞留于消化道上段;

    先服药而后吃饭,可借助食物使药力达下部。开胃药、制酸药及补益类汤药均应如此。

    2.饭后服:凡是病在上,需使药力在病位保留较长时间的,均宜在饭后服。此外,也包括对胃有较大刺激的方药或消食药。

    3.空腹服:指清晨未食前服药。需借助人体阳气驱邪的疾病均宜空腹服药。例如,祛湿利水药、峻下逐水药、润肠通便药等。另外还包括驱虫药。

    4.睡前服:安神药、滋阴药均应在睡前服,借助人体阴气而助药力。缓泻药亦宜在睡前服,以利于早晨排便。

    对一些特殊方剂,则不应拘泥于定时服药。如调经止痛药要在月经来临时服用;治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2~3小时服;解表药宜即时服等等。

    服药方法

    1.分服:指将一天的药液总量分几次服用,多见于病情轻缓或慢性病者。

    2.顿服:是将一剂药液一次服尽,主要为治疗急症、重症。病变部位在下部的亦然。

    3.连服:是在较短时间内连续服用数剂药液,适于高热、中风、瘀证及其他病情较重的患者。

    4.频服:是将一剂药液少量多次服用。此法特别适用于婴幼儿服药。胃气虚弱的患者饮服有刺激性的药液时,亦宜频服。呕吐者服止吐药时,频服可延长药液在上部的停留时间。

相关标签: 饭前服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