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伦敦“中文警示门” 一场被放大的风波

2012-07-31 09:19 来源:99健康网

  伦敦奥运媒体中心(LMC)主管马克·霍威尔28日对新华社记者说,前些天用中文写的的摄像须知已经撤下,热烈欢迎中国记者在此工作。他说,如有中国记者感到被伤害了,那一定是误会,“我深表歉意”。

  从奥运会开幕之前发生在伦敦媒体中心的“中文警示门”,到如今的伦敦奥运媒体中心主管的道歉,看上去,一场似乎由误会开始由道歉结束的风波,就这么迅速地平息了,但其带给我们的思考却包含了多重内容。

  其一,这真是一场误会吗?或许真的有来自中国媒体的记者在拍摄过程中侵犯了工作人员的隐私,但显然这样的记者只是极少数,仅仅因此便设置一个中文警示标牌,设置者的确有放大这场风波的嫌疑;至于是不是歧视,我想每个人心中自有论断。

  其二,国内的评论是否助推了这场风波?我认为的确如此。无论是国内的媒体,还是网友的评论,实际上都在有意无意为这场本来不是很大的风波推波助澜,不知不觉间令事件变得沸沸扬扬。网媒的刻意炒作,相当一部分网友不分青红皂白的喷水,都在短时间内把这件小事放大成了一场国家跟国家之间的价值对抗问题。如此做法,显然是不妥的。

  其三,尊重个人隐私,的确应当成为记者采访的一个基本准则。无论这场风波是否有各方有意无意人为放大的嫌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对采访者个人隐私的尊重,当引起国内媒体同行的警觉。对采访者个人隐私的尊重,当成为所有媒体人共同遵守的一个基本准则。

  显然,这起“中文警示门”引发的思考,还可以延伸到诸多方面。其实,即使是西方,也曾出现过媒体对个人隐私不断侵犯造成的极为恶劣的事例。比如,当年戴安娜王妃的身亡,就与记者过度关注其个人隐私有直接关系;再如,曾高居英国发行量之首的《世界新闻报》曾经的“窃听门”,迄今仍然令人心有余悸。在这一背景之下,伦敦奥运媒体中心对中国记者的一些行为过度反应,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无论如何,这起原本发生在小范围的事件,却变成一起众所皆知的公共事件,其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我们每个人都该有所反思。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