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靶向之谜,你知晓多少?

2009-12-16 09:41 来源:99健康网

  在这份由21名顶尖肿瘤学家参与评选的报告中显示,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能显著提高生存率;西妥昔单抗仅对携带野生型K-ras基因的结肠癌患者有明显疗效;贝伐单抗因能阻断新生血管的形成,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大肠癌和肺癌的治疗;FDA又批准贝伐单抗联合紫杉醇用于Her-2阴性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

  也是在最近的几年里,靶向治疗和靶向药物开始被中国的一些普通人所熟悉。这些人,住在不同地方,从事着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经历,唯一的相同点在于他们都身患癌症。一件新事物让他们的生活产生了某种微妙的交织。这个新事物,有人或许已经了解,有人却还懵懵懂懂,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有人受益于这个新事物。这个新事物,就是靶向治疗。

  源于基因突变的革命

  靶向治疗,或称分子靶向治疗,英文名是TargetedTherapyh或Molecular-TargetedTherapy。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如此为它定义:一种治疗手段,使用药物或者其他物质,识别和攻击特定的肿瘤细胞,而不损伤正常细胞。

  如果要深入理解这个定义,我们有必要先要了解一下癌症是如何产生的。专家给了一个形象、通俗的解释:细胞的新陈代谢其实是由一套精密有序的信号传导系统控制的,当这个信号传导系统中的某一个点、某一个部位或者某一条通道发生异常,导致人体的一些细胞无法按照正常的途径完成新陈代谢,新的细胞不断生成,衰老的细胞却总不死亡,在这种状况下,身体就会出现问题。实际上,癌细胞时时刻刻与我们共生,而我们的身体自有抑制和清除它的办法。肿瘤抑制基因所产生的阻止细胞无限分裂或导致细胞死亡的蛋白质就是有效的工具。然而,当我们的信号传导系统总是受到外在环境的无穷刺激,肿瘤抑制基因也会发生突变,失去其本身的制约作用,同时刺激肿瘤生长的基因的功能被增强。糟糕的情况发生了,细胞不断生长、分化,侵入并损害附近的人体组织器官,进而流窜到全身。身体就像一辆刹车失灵而又急速下坡的汽车,危险不言自明。

  通过这样的解释,我们意识到,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步骤的复杂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进而成为肿瘤治疗的靶点。所谓靶点,就是那些与癌症产生和肿瘤生长有关的分子。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能够找到这些靶点,并能够采取措施干预这些靶点,抑制肿瘤细胞不停地增长,这就是所谓的靶向治疗。针对靶点而研发的药物,也就是靶向药物。#p#副标题#e#

  寻找“靶点” 

  长久以来,人类治疗癌症的疗法不外乎外科手术切除、使用细胞毒性抗癌药物、放射治疗。这些办法,都是一种“机关枪扫射式”的治疗。在癌细胞被杀死的同时,正常细胞也玉石俱焚,而且,不良反应经常极为严重。专门瞄准制造癌细胞的分子靶向药物,从理论上讲,它可以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对健康的正常细胞的损伤降到最低,这无疑是一种翻天覆地的革命。“在目前阶段,我们虽然还不能认为靶向治疗可以彻底取代传统的化疗,但是,我们惊喜的发现,靶向药物在提高某些肿瘤的治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是以往不可能企及的。”专家说。

  这过程说来简单,但事实上,医学界用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才揭开了其神秘面纱的一角。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突破发生在1960年,那一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彼得•诺威(PeteNowell)和伦敦大学癌症研究所的戴维•亨格福德(DavidHungerford)发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液细胞内的染色体会出现异常行为:第22号染色体变得比较短,导致DNA缺失了一段。后来,研究者进一步发现,原来,这是第9号染色体和第22号染色体之间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易位。这种发生了易位的染色体,被命名为“费城染色体”。 由此引发了科学家们几十年寻找类似“靶点“的医学研究,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果。#p#分页标题#e#

  “靶向治疗“的研究成果让医学界为之振奋。科学家们兴奋地宣告:癌症治疗迎来了靶向时代!分子靶向治疗已经成为当前最受关注的临床研究课题。而对于竞争日益激烈的制药企业来说,研发靶向药物无疑成为一个占领高地的新出口,这从癌症靶向治疗药物占了FDA等待审批队列中的较大比例就可以得知。根据美国制药商协会的数据,2006年有178家公司研发的约400种癌症药物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这是开发中的治疗老年痴呆症和抑郁症药物的2倍,是开发中的治疗心脏病和中风治疗药物的3倍。统计数据显示,在美、英、法等全球七大药物市场中,到2015年靶向治疗药物将占前20名畅销药物销售总额的55%。

  并非人人都适合的昂贵疗法

  一个疗程十几万块钱砸下去,能解决多少人的多大问题?人们对此的困惑很多。

  “虽然目前已经明确有几种靶向药物有很好的疗效,但是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病人。”专家介绍到,“由于靶向治疗是为攻击特异性靶分子而设计的,能不能在病人身上找到合适的靶点,以及能否在服用后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都是因人而异、因靶而异的。”比如说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吉非替尼(易瑞沙),最有效的患者是肿瘤组织具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突变,而爱必妥在治疗结直肠癌的患者时,适合用于肿瘤组织K-ras基因是野生型的病人。

  “肿瘤病人病情进展迅速,治疗时机经不起耽误,而且靶向药物费用高昂,所以为病人选择合适、有效的药物非常重要。”专家表示,“首先必须明确此病人是否适用此种靶向药物,预测其能否通过用药而获得疗效;但仅仅这样还不够,临床资料显示部分患者在最初的几个疗程对药物比较敏感,疗效很好,而随后如果很快产生耐药性,靶向药物面临失效,不能继续控制肿瘤的生长,继续用下去的效果就很不理想。”

  为什么肿瘤靶向药这么贵?专家授的解释让我们得以有所了解:“某些药物的确是很贵,因大多是进口的,或是新研发的药,所以往往定价都会很高。一种新药,从开始合成化合物到最终上市,至少要用10~15年的时间。一般来说,每合成1万个化合物,只有1个可以被筛选出来进行开发,每开发的4个化合物中,只有1个有可能取得临床上的成功。要经历从动物试验到人体试验的漫长过程,可能要投资几亿甚至十几亿美元,它贵在药品的科技含量上,科技投入大,研发过程复杂,还要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等。”#p#副标题#e#

  未来:帮助更多人

  以往我们对癌症的称谓都是依据其所在的身体器官,如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等。现在的研究者越来越认识到肿瘤的环境和遗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全身性疾病。这一新的理念将肿瘤治疗的焦点从器官转移到与肿瘤发生相关的基因上来。其结果可能是,不同部位的肿瘤因为包含有相同的基因变异而可以使用同一种药物治疗,而具有相同部位肿瘤的不同患者,因为个体之间的差异而需要才用不同的治疗手段。

  专家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非常复杂,每个患者的遗传背景都不尽相同,虽然对肿瘤特异基因变异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更广泛、有效的应用于临床还需要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紧密的配合。今天的生物技术已经可以做到高通量的基因检测,但是即使是很常见的肿瘤如肺癌和乳腺癌,目前研究显示也只有部分患者具有相同的基因变异,试图用一种治疗方法来治愈所有患者是不大可能的,这也是个体化治疗面的基础和重要之处。

  2009年1月10日,美国医学会不同领域的专家们对2009年的健康新趋势进行了预测,其中一条是“更广泛地使用癌症靶向疗法”。亚特兰大美国癌症学会首席医疗官奥蒂斯•W•布洛伊博士说:“2009年,我们会继续研究靶向药物”。目前靶向药物的研究仅处于起始阶段,但是我们相信未来,靶向药物可以更加广泛、有效的应用于临床,希望让它们帮助更多的肿瘤患者。

相关标签: 肿瘤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