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孩子不爱说话怎么办

2013-01-06 09:05 来源:99健康网

孩子不爱说话

  孩子讲述:不爱说话有原因

  孩子呱呱落地的第一个表达方式便是啼哭,这是最原始的一种“说话”。不同的哭声表达他们不同的需求。渐渐地,他们对大人的说话有了咿呀学语的应答,然后是模仿着称呼爸爸妈妈,接着发展到有意识地对不同的人的称呼,再就是出现了短句、长句……一般来说,孩子的说话基本上是按照这样的规律进行的。

  有时,孩子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喜欢独处,不和旁人甚至别的小朋友来往,参加集体活动也不主动,大多数事情用手势来完成或眼神示意。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1、“我”不喜欢表达。

  孩子不爱说话,很多是由于不喜欢表达,尤其是性格内向、容易害羞或者性格孤僻的孩子。当爸爸妈妈不爱说话时,孩子得不到语言环境的刺激,没有说话的模仿对象,也就变得不爱说话。如果爸爸妈妈对孩子要求过严,也会造成孩子不爱说话。或者爸爸妈妈理解太快,在孩子还未说话前已经将事情包办代替,久而久之,孩子虽然能表达,但也不太爱表达了。

  2、“我”语言发展缓慢。

  有的孩子表达能力明显比实际年龄低,出现口齿不清、发音不准确、不知道怎样表达。这样的孩子是因为语言发育慢,或者发音器官出现异常引起孩子不爱说话,如舌头特别宽、短,腭部、牙齿或嘴唇畸形,这时需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p#副标题#e#

  3、家庭环境对“我”的影响。

  家庭成员用多种方言与孩子讲话,孩子对此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怎么说,时间久了就不爱说话了。

  4、“我”心理原因所导致。

  由于孩子刚开始说话语音口齿不清,常把一些字、词说错或说得含糊不清,引起大人的笑话,千万了孩子惧怕说话的心理。

  5、父母对“我”教育的问题。

  父母对孩子要求过严,经常指责和限制孩子;父母忙于自己的事或少言寡语,与孩子交流过少或缺乏交流,使孩子一生下来就生活在很寂静的环境中,而延迟了说话时间;家庭环境不和睦或者许多事情由父母包办代替,使孩子得不到锻炼。

  6、“我”个性的原因。

  有的孩子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喜欢安静,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p#副标题#e#

  爸妈可以这样做:

  孩子在婴幼儿时期,父母应让他们获得启发式教育。正确的处理办法是,要多跟孩子说说话,随时随地告诉他(她)一些常识。孩子说话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要多给孩子一些语言刺激,通过不断的训练来激活孩子的语言天赋等。

  1、随时给孩子语言刺激。

  多跟孩子说说话,随时随地和其交流: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干什么用的,我为什么这样做……在带孩子四处走认物时,用具体的行动恰当地表达语言。尽可能让孩子多接触外界,结交更多的小伙伴,在集体中更容易培养说话愿望。

  2、经常鼓励赞美孩子。

  孩子在说话时,大人要认真地应对。孩子在这个时期所掌握的语言并不多,使用起来难免错误百出。当孩子说话不完全时,要注意观看其态度或表情,认真解读孩子的意图。孩子的情绪容易受大人的态度影响,所以不能打击孩子说话的信心。

  3、给孩子朗读大量的书。

  每天可以固定一个时间,把孩子抱在怀里,一边和他一起看图画书一边念给他听。这些规范化、具有韵律且优美的语言会在孩子的大脑里形成印刻,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渗透,能帮助孩子逐步建立语言能力。

  4、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让孩子接触同伴,也可以试着接触一些胆大勇敢的小伙伴,小孩子爱模仿,也跟着做一些平时不敢做的事情,慢慢得到锻炼。#p#副标题#e#

  5、不要替孩子说话。

  不要包办代替,替孩子做决定。在孩子说话时,不要打岔,让他自己把话说完。一个快嘴总替孩子说话的妈妈,孩子可能就不善于表达了。

  6、父母做好示范作用。

  孩子善于模仿,所以父母的语言表达应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在孩子的活动中,父母说话要做到口齿清楚、语音准确、表达有条理,语句精练。同时,恰当运用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言,做到自然、大方、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说话的技巧。

  7、让孩子大声说话。

  当她说话声音很小时,你可以表示听不清楚,要她再大声说一遍,哪怕她再说的一遍声音仍很小,不过比第一遍大一点,就表示听清楚了,并按她说的替她解决了问题。这样,她就会比较:声音大些有好处。

  8、鼓励孩子多与人交往。

  因为语言智力是一种不可抑制的人类特性。当孩子想表达时,消极词汇变成积极词汇、由默默倾听到主动述说才成为可能;同时,家长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巩固对家庭成员以及居住环境的认识,不断扩充孩子的游戏活动,引发孩子对周围玩伴、他人以及环境的关注,产生与更多的周围人进行交流的愿望与兴趣。

  家长应该做到有耐心,多和孩子交流,正确地引导孩子,让孩子体会到开口说话的乐趣和与人交流的快乐。

相关标签: 孩子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