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90后学生男同染艾滋:我盼望不再戴着面具活

2010-02-05 11:14 来源:99健康网

90后学生男同染艾滋:我盼望不再戴着面具活 

90后学生男同染艾滋:我盼望不再戴着面具活

  “难道真像别人说的,同志的感情和幸福,就像玻璃一样很容易就破碎了?”

  “我会好好地活着。即使不会快乐,也不会是难过。”

  “我为自己、父母而活着。我会把自己的经历告诉别人。教别人如何坚强。我会把我的快乐感染给别人。我只希望这个圈子能快乐的人多点。如果在一起的朋友都是快乐的,是多美好。其实幸福就在身边。”

  ——摘自小叶的QQ空间文章

  朝阳还没升起,薄暮却已降临。

  冬日寒流,广州郊区一栋简陋的出租屋里,万圣节的鬼脸灯笼,透漏出一丝幽默而温馨的气息。MP3里放着悲情的流行歌曲《终点》:“我闭上我的眼,最后一次吻你的脸……”小叶(化名)叹了口气:“对于明天,我不想太多,只要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个‘今天’。”

  这个白净斯文的学生刚满18岁,是一个同性恋者。因为性接触,1个月前确诊感染艾滋病。他曾经萌生死念,在疾控中心医生和圈内公益组织的鼓励下重新振作,参加防艾组织做“同伴教育”志愿者。#p#副标题#e#

  今年,性接触已经超过吸毒成为中国第一大“传艾”途径,而男同性恋感染率激增是一个引起各方关注的新现象。据统计,同性性行为引起的艾滋病传播已占中国艾滋传播总数的32%。而广州地区今年报告的男同性恋艾滋感染率已经飙升到5%!

  第22个“世界艾滋病日”前夕,这个“90后”的孩子勇敢地站出来,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呼吁社会多给一点宽容的阳光,同志社群也要“洁身自爱”。

  16岁上网进入圈子“就像在黑暗中打开了一扇大门”

  记者:你是什么时候走进同志圈子的?

  小叶:我在粤西一个县城长大,从小喜欢男人,一直以为只有自己“变态”,很压抑。直到2007年11月,16岁了,无意中进入一个同志QQ聊天室,才发现原来有这么多人也跟我一样的,很兴奋,就像在黑暗中打开了一扇大门,原来天地这么广阔。

  记者:你觉得自己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环境影响的?

  小叶:应该是先天的,小时候心思比较细腻,女孩子喜欢找我聊天。

  记者:跟女孩子拍过拖吗?

  小叶:之前喜欢过女生。初一追过一个同班女生,一开始她没同意,后来她反过来写信追我,不过这时我觉得没意思了。初二谈过一个女朋友。但后来懂得了,喜欢女孩不等于爱情,也不等于要在一起生活。

  ?今年10月确诊阳性

  “当时脑子一片空白,没有哭”

  记者:什么时候确诊HIV阳性的?

  小叶:今年4月,我参加一个同志公益活动,周六去爬大夫山,周日组织去广州市疾控中心检测,HIV检测结果是阴性。

  10月16日,又去检测。23日,拿报告单,确诊阳性。检测前,医生还跟我聊天,问我:你对艾滋了解多少?万一得了怎么办?我当时一愣,说之前真没想过。

  记者:听到阳性的时候呢?

  小叶:当时脑子一片空白,没有哭。离开疾控中心时,心里空荡荡的,昏昏沉沉的,都不知道怎么回到学校的。这种感觉持续了三四天,猛听那些悲伤的歌曲。

  记者:怎么走出来的?

  小叶:疾控中心的医生当场给我做心理辅导,聊了两个小时。鼓励我要坚强,现在医学发达,艾滋病虽然不能治愈,但已经是个慢性病,就跟糖尿病、冠心病一样,只要坚持治疗,可以活很多年的。现在国家有药物免费治疗,可以控制,不用怕。医生还给了我一个QQ群号,让我认识其他的感染者,不孤独。#p#副标题#e#

  ?曾与4个网友“一夜情”

  “我没想把他揪出来,想也没用”

  记者:你是怎么感染的?

  小叶:性接触。我拿着确诊报告单,就想:是谁传染给我的?我有两个固定的性伴侣,419(英文“foronenight”谐音,指一夜情)次数在圈内也不算频繁。不能确定是谁传的。

  记者:第一次性接触是几岁?

  小叶:17岁。去年3月去深圳玩,忽然觉得很孤独,就在网上找人。看到住近一点的同志网友,就互相发照片,合意就约见面。

  到现在总共就跟4个网友发生过关系。其中有一个玩3P的,本来约好就我们俩的,但他带了一个帅哥过来,还说他从来不喜欢戴套。当时没深想,现在很后悔,我为什么安全意识这么低,不懂得拒绝,不知道戴套?

  记者:恨那个传染给你的人吗?

  小叶:我没想把他揪出来,想也没用,事已如此。重要的是,我自己以后怎么办?#p#副标题#e#

  ?曾向哥哥“出柜”

  “同性恋本受歧视,何况感染艾滋的同志?”

  记者:感染的事情告诉别人了吗?

  小叶:我哥知道。我们从小感情很差,整天吵架。今年3月一个晚上,因为太压抑,我跟他“出柜”(注:同志圈内术语,指同性恋者向别人表白自己的性取向)。他很欣慰,说我还当他是哥哥,肯跟他坦白。但他不支持,说父母知道后会很伤心。

  10月确诊感染后,我就发短信告诉他。他在珠三角另外一个城市打工,马上回复:“会不会搞错?”我说:“大医院查的,不会错的。”他说上网帮我查资料,叮嘱我不要告诉父母。

  记者:其他人呢?

  小叶:告诉过两个朋友。一个是相熟的初中女同学,网上聊天告诉她的,第二个是一个师姐,她们都鼓励我要乐观一点。

  记者:怕不怕歧视?

  小叶:有压力。同性恋本来就受歧视,何况是感染艾滋的同志?我会尽量保守秘密,不让身边的人知道。宿舍里的同学都不知道。不过万一知道了,也没办法,总得活下去。#p#副标题#e#

  ?对不起父母

  “万一家庭抛弃了我,我还要活下去”

  记者:还瞒着父母?

  小叶:嗯,他们都很疼我。觉得对不起他们。他们把我养大,我却不能报答他们。

  其实,我原来是个乖乖仔,到初二迷上网络游戏,才逃课玩通宵。离家出走了三次。第一次在电话里听到我妈在哭,心软了,回家。第二次被表哥在车站发现截住了。第三次成功,去了福建的网友家,带的2000块钱花光了,打电话给家里,要他们寄钱。妈妈要我先回去,一回家就不让我再跑了。

  记者:今后打算向父母“出柜”吗?

  小叶:之前想过。我们乡下结婚早,过两年爸妈肯定催我找女朋友、结婚,估计最终瞒不了的。但还是要先找到工作,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这样万一家庭抛弃了我,我还要能活下去。#p#副标题#e#

  ?感染者互相鼓励

  “在生命的冬天,我们要依偎取暖”

  记者:面对艾滋,你不怕吗?

  小叶:我上个月刚去疾控中心查了CD4免疫细胞,指标是366。医生说,低于350的才要考虑吃抗病毒药。我刚感染,身体还好,还不用吃药。

  很感谢疾控中心的医生,他们没有歧视我,还帮助我。按照他们的叮嘱,我现在生活很健康,每天晚上10点多就睡觉,三餐饮食清淡,经常跑步,希望不要那么快发病。

  记者:其他的感染者也给了你鼓励?

  小叶:我加入一个广州的感染者QQ群,有60多人,大多是20多岁的年轻人。我认识两个很乐观的女感染者,一个刚刚大学毕业,是被外国男友感染的;另一位已经中年,是十几年前输血感染的,现在还活得很好。

  我们一起唱K、吃饭,互相鼓励。大家都是一样的,没人歧视你,不用伪装,很放松,很温暖。在生命寒冷的冬天,我们要依偎取暖。#p#副标题#e#

  ?做防艾志愿者

  “同志要赢得尊敬,首先必须自尊自爱”

  记者:所以你加入防艾组织?

  小叶:是啊,我可以用自己的教训,告诉大家:艾滋病其实不远,就在你身边。让更多的“同志”特别是学生“同志”警惕,不要滥交,不要贪图爽快忘记戴套,避免悲剧重演。

  记者:对未来有什么打算?

  小叶:我不考虑太多以后的事情。计划再好,也会变的。现在就只想做好一个志愿者,发动他们主动定期做检测,树立防艾意识。明年不读书了,去找工作。

  记者:有人说,同志太滥交,染病是报应,你怎么看?

  小叶:这个圈子确实有点乱。但我们也有很多苦衷。谁愿意躲在黑暗的角落,看着一个个爱人走来了、又无奈地走了?如果社会能像对待异性恋一样平等对待同志,我们就可以不用戴着面具生存,可以跟伴侣白头偕老。

  希望社会能多给一点宽容的阳光,也希望“同志”洁身自好。作为同志,要赢得大家的尊敬,首先必须是自尊、自爱。

相关标签: 途径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