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血小板增多症合并心肌梗塞1例

2010-03-08 10:45 来源:99健康网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7岁。三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后憋闷,就诊当地医院,心电图示II、III、aVF导联ST段抬高,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进行溶栓治疗,当时血小板1000×109/L,病情稳定出院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100mg/d。半月前劳累后再次出现胸骨后闷痛,心电图示V1~V5导联ST段抬高,诊断为前壁心肌梗塞。再次进行溶栓,病情稳定后转入我院。

  入院查体:脾大肋下可及,心电图显示V1-V3导联呈rS型,II、III、aVF呈rS型。

  肌钙蛋白I:1.08ng/ml。

  冠脉造影示:右冠近段血管壁不规则。

  乳酸脱氢酶:445U/L,血常规示血小板576×109/L,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塞。

  粒细胞∶红细胞=3.1∶1,粒系原始分叶核细胞比例偏高,部分细胞可见轻度类巨变,巨核细胞(2cm×1.5cm)见90个,其中颗粒型24个,成熟型10个,裸核56个,血小板大堆多见。

   因多次检查血小板数异常,于外院行染色体、白血病融合基因筛查,均无异常。

  骨髓片检查示:骨髓增生III级。

  诊断为血小板增多症并给予每日羟基脲15mg/kg、白消安8mg口服。一月后复查血小板为457×109/L。持续药物治疗,至今未再发作胸痛。

 2  讨  论

  血小板增多症既可继发于各种感染、缺铁、风湿、肿瘤、白血病、肝素治疗等,也可为原发性。此病是骨髓增生性疾病,多见40岁以上者,其特征为出血倾向及血栓形成,外周血小板持续明显增多,但血小板寿命大多正常;一般多引起颅脑血管阻塞,造成冠状动脉大血管阻塞的报告罕见。

  此患者三年前发病后长期规律服用抗凝药物治疗。此次再发,临床检查、体征及心电图均明确诊断心肌梗塞(MI)。但冠脉造影显示冠脉并无明显狭窄。提示血小板增多症的高凝状态是此患者短期内多次出现冠脉血栓,并发生MI的主要原因。此病例最初几次检查血小板增高均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只是给予了常规抗凝治疗,而未对血小板增多进行针对性治疗,导致患者三年内再次发病。曾有文献认为
    
  100mg/d阿司匹林长期使用,可有效减少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小板数,并降低再发心肌梗塞的可能[1]。本患者虽规律服用阿司匹林,但三年后再发MI,考虑对于此类患者小剂量阿司匹林是否存在剂量不足或抗血小板用药种类单一的问题,可给予进一步实验加以验证。临床上对于血小板增多症继发MI的患者,需要给以足够的重视并对原发病进行干预以防止多次复发MI,进而降低患者再次发病或心功能不全出现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Rossi C,Randi ML,Zerbinati P,et al.Acute coronary disease in 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 and polycythemia vera[J].J Intern Med,1998,244:49-53.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