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糖尿病患者也需要家人的呵护

2010-04-22 13:36 来源:99健康网

  家住南京的章女士今年40岁,平时性格内向,自从6年前发现患有糖尿病后,情绪日渐低落,经常感到绝望,不坚持规范治疗,导致“胃轻瘫”等神经并发症过早出现,频繁感到恶心、胃部不适、厌食,终日愁眉苦脸,悲观厌世。

家人并未因此多加留心,认为身体不好引起心情不好很正常,直到患者前不久试图服用过量安眠药自杀,家人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章女士后被诊断为“糖尿病合并抑郁”,经过抗抑郁治疗和心理疏导,情绪好转,睡眠改善,对治疗也有了信心,家人还欣喜地发现,患者心情好了以后,“胃轻瘫”的症状也明显减轻了,血糖控制逐渐恢复到理想水平。

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日前举办的糖尿病心理治疗讲座上,该临床心理科贺丹军主任介绍了多个亲身诊治过的糖尿病引发“心病”的病例,提醒广大“糖友”及其家属正确认识并积极防治由糖尿病导致的心理问题。

贺丹军主任介绍,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导致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为多病因所致,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该病是一种心身疾病,多项研究证实心理和社会因素在该病的发生及血糖水平的控制中起重要作用。

在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中,最主要的是抑郁和焦虑。江苏省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住院糖尿病患者抑郁发病率为22.5%,焦虑发病率为35%,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

糖尿病与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的密切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糖尿病患者需要承受患终生病、反复血糖检测、长期胰岛素注射、食物限制、严重并发症等造成的长期压力,容易出现负性情绪

二是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可加重糖尿病患者内分泌紊乱、失眠以及不良应对行为,从而加重糖尿病病情

三是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很可能是通过长期影响神经内分泌等途径引发糖尿病。报道显示在地震、重大火灾后,糖尿病的发生率较灾前明显增加;经历丧偶、移居等重大生活事件与潜在Ⅱ型糖尿病的发生有相关性。

贺丹军主任指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终生治疗,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驾驭“饮食、药物、运动、监测、教育与心理治疗”等防治糖尿病的“五驾马车”,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除了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胰岛移植等生物学治疗之外,积极运用行为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开展长期、连续、综合的治疗,教育、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对治疗效果而言极为重要。

因此,贺丹军主任特别提醒广大“糖友”,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注意控制好血糖及其并发症.还要注意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要客观全面地看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认识到只要积极与医护人员合作,坚持规范合理治疗,坚持科学自我管理,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就能较好地控制病情,像正常人一样有质量地工作、生活。

临床心理专家同时也提醒广大“糖友”家属,更多地关心、理解、支持和帮助患有糖尿病的家人,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明显的抑郁、焦虑症状,千万不要不以为然,应该尽早带病人到医院接受对症治疗。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