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妙招解决冬季瘙痒和痤疮

2013-12-04 09:41 来源:江门日报

  寒冷是冬季瘙痒症最主要的诱发因素。冬季瘙痒症主要发生在秋末和冬季气温急剧变化的时候,因为天气寒冷,皮肤萎缩,皮脂腺分泌机能减退引起皮肤干燥,而痤疮,在中医学中,认为其是由体内湿热造成。在冬季,如果偏食辛辣的东西,饮食不当,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等也会导致痤疮的发生和加重。

  聚焦问题一:冬季瘙痒症

  据任小红医生介绍,冬季瘙痒症多发生于秋末和冬季气温急剧变化时。寒冷是其主要的诱因,因为冬季天气寒冷,皮肤萎缩,皮脂腺分泌机能减退,引起皮肤干燥,而很多患者由于怕冷,沐浴时水温较高,洗浴次数频繁,或者穿着化纤毛织品,使用碱性较大的沐浴用品,这些都会促使瘙痒症的发生。在中医看来,冬季瘙痒症主要是血虚风燥、肌肤失养,再加上受外邪侵袭所导致。

  冬季瘙痒症的多发人群主要是老年人,儿童也有可能发生此病。瘙痒的部位主要以小腿、前臂、背部、腰腹部最常见。这种瘙痒到了夜间会大大加重。最初的瘙痒仅局限于一处,进而逐渐扩展到全身。瘙痒的程度会因人而异,有的人表现较轻微,时间也较短暂;有的人很剧烈,奇痒难忍,常要不断搔抓,直到皮破血流有痛感为止。搔抓会形成抓痕、血痂、湿疹和苔藓变等。“瘙痒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寒冷季节发病,春季后逐渐好转。”任小红医生说。

  专家支招——杜绝冬季瘙痒

  “冬季瘙痒症除了药物治疗外主要还是在于保湿,可以使用硅油霜、维E霜等。”任医生建议,生活用品也应该选择温和不刺激的为宜,因为对皮肤的过度刺激会破坏它的保护层。洗澡时应该选用中性或弱酸性、不含香精、防腐剂、皂基等化学刺激成分的沐浴液,浴后还可涂抹润肤剂。还有洗澡的水温不要过高,次数要适量。如果瘙痒较为剧烈,可以内服抗组胺药物、钙剂、维生素C等,外用药物可根据病情选用含止痒剂的炉甘石洗剂、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等。

  任医生介绍,中医治疗冬季皮肤瘙痒症,多以养血润肠,熄风止痒为法,内治外治相结合。内服药可选用当归饮、地黄饮、归脾汤等加减。皮肤干燥瘙痒处可涂搽润肤止痒药,如无极膏、甘油擦剂、苦参止痒霜。皮肤干裂处可涂搽愈裂霜、天麻膏等。在秋冬季节选用橘皮、莲子、大枣、当归等健脾养血的中药做成药粥,坚持食用,对防治过敏性皮肤病益处大。临床实践证明,中药治疗冬季皮肤瘙痒症效果良好,对此,任医生推荐了几副治疗的药方。

  ·生地、何首乌各15克,当归、槐花各10克,胡麻仁5克,丹参12克,全蝎、蝉蜕各3克。用水煎服,早晚各1次,每日1剂。

  ·当归、生地各15克,赤芍、川芎各12克,防风、荆芥、蒺藜、何首乌各10克,用水煎服,每日1剂。此方适用于血虚生风之其痒游走、头部与上身尤甚者服用。

  ·生大黄、苍术各100克,赤芍、荆芥各50克,煎水洗患处,每晚洗1次,止痒效果佳。

  ·艾叶90克,花椒、雄黄各6克,防风30克,加水煎沸15分钟,趁热熏患处,待水温适宜时洗患处,每日2次,能止痒。

  ·苦参12克,黄柏30克,车前子、地肤子各15克,赤茯苓20克,甘草3克。用水煎服,早晚各1次,每日1剂。

  ·沙参15、太子参15、麦冬10、玉竹10、当归10、熟地10、白蒺藜10、蝉蜕10、防风10,每日1剂。

  聚焦问题二:痤疮

  据介绍,痤疮俗称青春痘,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西医认为其发病机理与内分泌失调、皮脂分泌亢进、皮脂腺导管角化、导管内细菌增生及异常炎症反应有关。痤疮在青壮期发病率高达95%,幼儿老人也有发生。其主要发生在面部、胸部、背部及臀部。以黑头粉刺、丘疹、脓疮为主,也有结节瘢痕等不同形态的皮肤损害出现。

  冬季长痘的原因

  专家指出,一般情况下,痤疮多发生于炎热的夏天,而进入秋冬会有所减轻。这主要是由于夏天随着温度的升高,皮脂腺的分泌也会增加,痤疮发生的机率就较大,而进入秋冬季节,天气变得干燥而寒冷,皮脂腺分泌功能降低,皮肤对油脂的需求也增加,因而痤疮到了秋冬季就会有所减轻。

  然而,皮脂腺分泌的多少,仅是痤疮形成的原因之一。脾胃有湿热、大肠有燥热等因素都可诱发痤疮。任医生介绍,中医认为痤疮是体内湿热造成,这种湿热必须辨证来看,它可能存在于肺、胃、肠、肝、肾等,而且湿热引起痤疮的原因又是因人而异,有些是偏热,有些偏湿,还有些是偏瘀。偏食辛辣、甘腻的食物,饮食不当,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和长期不适当的过量使用化妆品也是痤疮发生和加重的主要原因。这些原因会导致某些人在冬季本该“停火”的痘痘却依然“硝烟四起”。

  “要想有效地治疗痤疮,首要分清它的类型,再对症下药。”任医生说,中医根据四诊将痤疮主要分为以下四种,不同的类型采用的药物各异。

  肺经蕴热型,治疗以清肺凉血为主,常用的方剂是枇粑清肺饮,主要药物有:枇粑叶、桑白皮、知母、黄芩、银花、赤勺、生地、生石膏、生甘草等。

  脾胃湿热型,治疗以清利湿热为主,常用的方剂是芩连平胃散,主要药物有:黄连、黄芩、白术、厚朴、蛇舌草、茵陈、六一散、生甘草等。

  血瘀痰凝型,治疗以活血化痰,软坚散结为主,常用的方剂是大黄蛰虫散,主要的药物有:大黄、蛰虫、水蛭、蛇舌草、桃仁、红花、益母草、陈皮、白术、生甘草等。

  肝肾阴虚证,治疗以补益肝肾为主,常用的方剂是六味地黄丸,主要的药物有:地黄、山庾肉、 淮山、丹皮、茯苓、泽泻等。

  外治方法

  中药熏蒸法:采用中药蒸面治疗仪对痤疮部位熏蒸,泻热排毒,清热散结,有效治疗痤疮。

  中药粉汁面巾湿敷法:应用中草药粉和汁对面部进行湿敷,通过皮肤、毛孔吸收起到泻热排毒、清热散结祛斑,滋润面部达到嫩肤,有效治疗痤疮,色素斑,还可用湿敷双眼,缓解眼睛的疲劳。

  中药粉倒膜法:应用中草药粉加石膏粉进行面部倒膜,能起到清热排毒、美白袪斑的作用。

  其他疗法:针灸法。针灸对于痤疮也有独特疗效。一般多选用肺经,脾经和胃经的穴位,如:肺腧,合谷,曲池,血海,足三里,迎香,人中,长强等。手法用泻法,留针20分钟,左右交替,10天为一疗程。另外也可以选用肺,神门,内分泌,肾上腺,皮质下等耳穴等埋穴,穴位注射,拔火罐,耳尖放血,曲池穴蜂疗等。

  专家建议

  要想有效地预防痤疮的发生,在饮食上宜清淡,少食油腻,辛辣及糖类食品,多食新鲜素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在睡眠上,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勿熬夜。另外,建议经常用温水清洗颜面。

相关标签: 冬季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