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男性贫血吃什么好 男性贫血该吃什么

2013-12-09 10:38 来源:99健康网

  贫血症一般表现为:发色黯淡、头昏眼花、心悸失眠,甚至月经失调等。此症长期不治,将形成恶性循环,引起免疫力下降,许多疾病也会乘虚而入,健康将受到全面威胁。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患贫血症。因此,女性应更加注意日常的饮食保养,以防发生贫血。

  1.最快的补血方法是什么?

  补血的另一种方法是食用高营养的各种肉汤以及用黑米、玉米、血糯米、大米做成的糊,再加进已加工成糊状的红枣、核桃、花生、莲子、桂圆、枸杞子等。所以病后初愈者、产后妇女、老人、孩子、身体虚弱的人,多喝各种将肉烧得很烂的牛肉汤、羊肉汤、猪肝汤、鸡汤、骨髓汤、蹄筋汤等,多吃各种直接消化吸收的糊,对养生及疾病的治疗特别好。

  2.最好的补血食品是什么?

  简单地说,只要吃到肚子里能消化吸收的食物,就是补血的,所以补血的前提是胃、肠道消化吸收的能力,就算吃的是粗茶淡饭,只要全部吸收,照样补血,而吃了高级的滋补品,胃、肠道不消化,依然什么用也没有。

  相对来说,肉类、蛋类、鱼类这些高质量的动物蛋白,能明显地提高血液的质量,更容易使人抵抗力强,精力充沛。

  3.寒凉的食物是不是都不能吃?

  并不是所有的寒凉食物进入肚子里都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只要与人的体质、吃的季节相搭配,能起到中和、平衡的作用,就可以吃。比如夏天,人体大量出汗,而适量吃些大寒的西瓜,它能除燥热,又能补充人体因出汗多而丢失的水份、糖份,这时的西瓜对身体来讲就能起到协调、补血的作用,而天冷时吃西瓜,就易导致血亏。寒、热食物要搭配着吃,比如吃大寒的螃蟹时,一定要配上温热性质的窗体顶端窗体底端 ,生姜,用姜去中和蟹的寒凉,这样就不会对身体有任何的伤害,还利于蟹肉的消化、吸收。

  4.黑色食品就是补肾食品吗?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宣传——黑色食品补肾、补血,如黑芝麻、黑豆、黑米、黑木耳、海带、紫菜、乌骨鸡等。其实并不尽然,温热是补、寒凉是泻。黑米、乌骨鸡性温,补血、补肾效果明显;黑芝麻,性平、补肾、补肝,润肠、养发;黑豆,性平,补肾、活血,解毒;而黑木耳性凉,海带、紫菜性寒,夏天可以经常吃,冬天尽量不要吃。任何食物补还是不补,一定要看这个食物的属性,性平、性温的食物,一年四季对身体都有补益的作用,性凉、性寒的食物,除了夏天以外,其他季节尽量不要吃,非要吃的话,也要与温热的生姜,辣椒、胡椒、花椒配在一起,这样既能摄入这些食物特有的营养素,又不至于伤肾、伤胃。#p#副标题#e#

  人见人爱的家庭补血方

  红枣是补血最常用的食物,生吃和泡酒喝的效果最好红枣还可以在铁锅里炒黑后泡水喝,可以治疗胃寒,胃痛,再放入桂圆,就是补血、补气的茶了,特别适合教师、营业员等使用嗓子频率较高的人。如果再加上4~6粒的枸杞子,还能治疗便秘,但大便稀的人就不要加枸杞子了

  常喝红枣、桂圆、枸杞茶的女性朋友,皮肤白皙,美容效果不错。枸杞子不要放多,几粒即可,红枣和桂圆也就6~8粒就行了,每天早上上班后给自己泡一杯,不但补气血,还能明目,特别适合长期待在电脑前的工作狂们。而没有在铁锅里炒硬、炒黑的红枣泡茶喝是没有用的,因为外皮包裹住了枣子,营养成分出不来,而经过炒制的红枣,经开水一泡,表皮都裂开了,里面的营养成分才会慢慢地渗出来。红 枣、花 生、桂圆,再加上红糖,加水在锅里慢慢地炖,炖得烂烂的,经常吃,补血的效果很好。

  红枣、红豆、放入糯米里一起熬粥,红豆比较不易烧烂,可以先煮红豆,红豆煮烂了,再放入糯米,红枣一起烧,也是一道补血的佳肴。

  补血饭的制作材料:主料:粳米500克辅料:黄芪50克,当归10克,枣(干)100克,白扁豆200克,桂圆肉100克调料:白砂糖120克

  补血饭的做法:1. 将糯米加水浸泡数小时。

  2. 黄芪、当归加清水4杯,用小火焖煮20分钟,滤出药汁。

  3. 红枣洗净后去核,白扁豆洗净,和桂圆肉一起放入药汁中,用小火煮约20分钟。

  4. 糯米沥干加入,加适量水用电锅或电子锅煮成米饭,加糖拌匀即可。健康提示本方适用于各类贫血症见体虚乏力、惊悸气短、面色萎黄、易患感冒等。

  食物相克粳米:粳米不可同马肉食,

  补血养颜汤的制作材料:

  主料:牛肉(瘦)650克辅料:花生仁(生)250克,牛奶50克,枣(干)30克,陈皮5克调料:盐2克,姜3克

  做法:1.牛肉放入滚水中高火3分钟,取出洗净。

  2.花生仁用热水烫过,去衣。

  3.红枣去核洗净。

  4.陈皮浸软,刮去瓤,洗净。

  5.把适量清水高火6分钟至滚,放入牛肉、花生仁、红枣、陈皮、姜(切片),中火45分钟,加淡奶,用盐调味即可。食物相克花生仁(生)

  对于肠胃虚弱者,花生不宜与黄瓜、螃蟹同食,否则易导致腹泻。陈皮:陈皮不宜与半夏、南星同用;不宜与温热香燥药同用。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