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刷牙7大误区 你会刷牙吗

2014-02-12 09:23 来源:99健康网

刷牙7大误区 你会刷牙吗

   误区一:每天只刷一次牙

  正解:吃完一顿饭就要刷一次牙

  爱护牙齿的人早晚都会刷一次牙,而马虎的人也许就只在早餐前对牙齿稍作清洁。但其实,最好的做法是:每吃完一顿饭就刷一次牙。

  在吃完食物10分钟左右漱口或刷牙,可有效降低蛀牙出现的几率。这是由于饭后10分钟内,口腔里的酸度达到高峰,酸性物质会侵蚀牙齿表面的珐琅质,形成脱钙现象,造成蛀牙。如果没办法做到饭后刷牙,可以用漱口代替。

  误区二:刷牙越用力越干净

  正解:刷牙用力过大牙龈萎缩

  很多人在刷牙时很仔细,认为刷牙时间越长,越用力,牙齿越干净。而科学研究证明,那样做牙齿会受到很大损伤。刷牙用力过大会造成牙齿表层釉质与牙本质之间过分磨耗,出现牙齿过敏、牙髓暴露、甚至使牙龈损伤、退缩,露出被包埋的牙根部。

  标志是你的牙刷使用2-3个月即出现刷毛弯曲(在无接触热水的情况下)。

  误区三:水果和酸性食物会辐射牙齿 吃完就要马上刷牙

  正解:吃完酸性食物马上刷牙会加速腐蚀速度

  听说饮料和水果等酸性食物会腐蚀牙齿,很多MM便觉得:吃完就马上刷牙不久好了?

  吃了水果或者喝了酸性饮料后,酸性物质会侵蚀牙齿的牙釉质,而位于牙釉质下面的一层是象牙质。如果在“错误”的时间刷牙,特别是在饭后15分钟内刷牙,很可能使这种酸进入到牙齿更深的地方,并使其侵蚀速度比这种酸的自我腐蚀速度更快。

  因此在享受完这些食物后,最好等上半个小时候再刷牙,就可充分避免这些不良影响。

  误解四:牙刷不需要保养

  正解:牙刷容易滋生细菌,要做好足够的保养措施

  牙刷只要用上一段时间,就会有大量的细菌生长繁殖,其中有白色念珠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建议一个月换一次牙刷比较适宜,一把牙刷的使用寿命不宜超过三个月。

  误区五:牙刷刷头面积大更省事or牙刷刷头面积小更灵活

  正解:要综合考虑口腔大笑、张口程度和个人习惯等因素

  有的人觉得,刷头大一点,可以减少刷动的次数,而且也能够更全范围地接触到牙齿的各个角落。有的人则觉得,刷头小一点,可以保证牙刷在口腔里的灵活转动,因此清洁更有效。

  其实,刷头大小要根据各人情况而定,需要综合考虑口腔大小、张口程度及个人习惯等因素。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专家建议,成人牙刷应是:刷头长约2.54-3.18厘米,宽约0.79-0.95厘米;刷毛2-4排,每排5-12束。但是,成人也可选择刷头2.3厘米长、0.8厘米宽的儿童牙刷。

  误解六:刷毛软点刷牙效果更好

  正解:太软太硬都不好

  太软的毛易刷不干净,容易使牙齿残留细菌得不到有效清洁。而太硬的毛,则容易伤害牙齿和牙龈,导致牙龈出血、牙齿受损等问题。

  专家建议,刷毛要选择软硬适中,或稍软的(不能太软)。目前的刷毛多用尼龙丝制成。具体来说,可分为两种――普通丝和杜邦丝。杜邦丝弹性较好,不容易倒。

  误区七:弧形刷头效果最好

  正解:不同形状,对清洁效果并无大影响

  随着社会发展,牙刷的种类和形状也越来越多,刷头有方形和钻石型、椭圆形,刷毛上缘有波浪形、平整型和V型等。

  有人认为弧形牙刷清洁牙齿更有效,但其实,无论刷头和刷毛的形状甚至刷柄的形状,对刷牙的效果其实都没有大影响。

相关标签: 口腔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