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防控登革热 广州释放超50万只绝育蚊子抗击

2015-05-26 09:59 来源:99健康网

  外媒称,今年春天,一队科学家驱车在中国广州的一个岛上四处转悠,从装在卡车上的塑料罐里释放了超过50万只蚊子。

  据英国《卫报》网站5月24日报道,当地家庭纷纷欢迎他们,而不是赶走这些研究人员。中山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热带病虫媒控制联合研究中心的奚志勇教授表示:“一些居民甚至向我们要蚊子,想放到自己家里。”

  放蚊子的一幕可能令人毛骨悚然,但人们知道,不这么做情况会更糟:这是应对登革热疫情的几个创新举措之一。通过释放打了“绝育疫苗”的蚊子来稀释种群密度,以抗击登革热。

  这种经由蚊子传播的疾病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去年中国的登革热发病数超过4.7万例,是近20年来最严重的一年,病例几乎都集中在广东省。

  奚志勇和他的同事释放的蚊子携带沃尔巴克氏体,而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雄蚊与非携带沃尔巴克氏体雌蚊交配所产的卵不能发育。通过大量释放这种雄蚊,可使蚊子种群数量降低至不足以引起登革热流行。

  去年的登革热疫情帮助说服了当地居民接受这个试验计划。奚志勇主动把手伸入装有蚊子的塑料罐里以证明他们要释放的这些雄蚊不咬人。中国政府接受了这一试验计划。

  在试验的第一阶段,随着绝育的雄蚊与野生的雌蚊交配,研究小组的目标是减少蚊子数量。在试验的第二阶段,研究人员将释放携带有沃尔巴克氏体的雌蚊,以取代能传播登革热病毒的野生雌蚊,这样其他地方的蚊子将面临竞争。

  奚志勇预计:“在释放蚊子的地方,最终的结果将是:首先,咬人的蚊子会更少;其次,蚊子对登革热病毒有抗体。”

  延伸阅读: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是东南亚地区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蚊虫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其中伊蚊是传播登革病毒的主要蚊种,包括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患者在发病1日至发病后3日内传染性最强。少数患者在热退后第3日还可从血液中分离到病毒。此外蝙蝠、猴、鸟类和狗等动物体内可检测到登革病毒抗体,可能为登革病毒的自然宿主,从而有可能成为本病的传染源。

  登革热的症状

  潜伏期2~15日,平均为6日左右。

  1.登革热

  (1)发热起病大多突然,体温迅速达39℃以上,一般持续2~7日,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日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呈双峰热或鞍型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发病时伴有头痛、背痛和肌肉关节疼痛,眼眶痛,眼球后痛等全身症状。可有感觉过敏、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差、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症状。颜面和眼结膜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发热期可出现相对缓脉。

  (2)皮疹于发病后2~5日出现,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和四肢,部分患者见于面部,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稍有刺痒,也有在发热最后1日或在热退后,于脚、腿背后、踝部、手腕背面、腋窝等处出现细小淤斑,1~3日内消退,短暂遗留棕色斑,一般与体温同时消退。

  (3)出血于发病后5~8日,约半数病例可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如鼻衄、皮肤淤点、胃肠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等。

  (4)淋巴结肿大全身淋巴结可有轻度肿大,伴轻触痛。

  (5)其他可有肝肿大。病后患者常感虚弱无力,完全恢复常需数周。重型登革热于病程第3~5日,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呈脑膜脑炎表现或有些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本型常因病情发展迅速,因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出血性休克而死亡。

  2.登革出血热

  (1)休克一般发生于病程第2~5日,持续12~24小时,患者烦躁不安,四肢厥冷,面色苍白,皮肤出现花纹,体温下降,呼吸快而不规则,脉搏微弱,脉压进行性缩小,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出,病程中还可出现脑水肿,偶有昏迷。若不及时抢救,4~10小时死亡。

  (2)出血出血倾向严重,有鼻出血、皮肤出现血大批淤斑,呕血、便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甚至颅内出血等。

  登革热是一种具自限性倾向的传染病,无并发症患者的病程约为10天。本病通常预后良好。死亡病例多为重型患者。目前对本病尚无确切有效的病原治疗,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