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惊!急诊医生连续值班24小时猝死

2015-07-01 12:58 来源:99健康网

  网上疯传广州一名急诊科主任猝死,网友纷纷悼念,呼吁医生和护士注意自身健康不可过度劳累。医院急诊科主任李晶突然在家中晕倒,送医院抢救,因心脏疾病不幸逝世。据了解,逝世前李晶曾连续值班24小时。

  据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科的一位医生介绍,李晶今年43岁,在该院工作了20多年,工作兢兢业业,与同事相处融洽。今年6月份开始,由于人手相对不足,李晶承担了更多的工作。根据排班表,李晶在端午假期没有休假连着上班。6月27日早上8时到28日早上8时,连上24小时的班。

  与李晶共事多年的一位医生透露,6月中旬,本来身体不错的李晶,却时有头晕、冷汗、胸闷等情况。他们劝过李晶去做检查,“但那段时间人手太过短缺,他对自己要求又特别严格,所以始终没空去”。

  据介绍,6月29日上午,同事还接到李晶表示自己身体不舒服的电话,称来不了医院。“谁知下午,我们突然接到电话,就说李晶送到医院抢救了,已经不行了”。

  延伸阅读:什么是猝死?

  猝死是指看似健康的人、病情稳定或正在改善的病人,突然发生的非暴力性、未能预料的瞬间自然死亡。猝死发生突然、进展迅速,死亡常发生在症状出现后1小时以内。

  猝死是一种罕见的情况吗?

  猝死是一种罕见的情况吗?不是。猝死每天都在发生,不仅发生于老年人,在年轻人甚至青少年、儿童中也时有发生,运动员猝死则常常发生在体育竞技场上。美国的统计资料显示,猝死在包括车祸、自杀、恶性肿瘤等各种原因引起的总死亡人数中占20%,是仅次于恶性肿瘤(占23%)的第二大死亡原因。猝死者中有75%为心脏性猝死,而在心脏性猝死中又有88%的人是由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引起的。

  哪些人容易发生猝死?

  心脏病患者的猝死率是普通人群的4~6倍。各种心脏病都有可能引发心脏性猝死,其中以冠心病、心衰、肥厚型心肌病、遗传性离子通道病、先天性心脏病等较为常见。冠心病是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尸检证实90%的心脏性猝死病人患有冠心病,而50%以上的心脏性猝死病人在猝死发生前没有冠心病的临床表现。

  另外,在一些诱发因素的作用下,一些看似健康的人也可突然发生猝死。

  猝死的诱因有哪些?

  过度紧张疲劳,剧烈的情绪波动,剧烈活动,持续吸烟、熬夜,长时间用温度过高的水洗澡,用力大便,暴饮暴食、天气寒冷、夜间响起电话铃声等都有可能诱发猝死。

  猝死发生前有没有征兆?

  猝死发生前有没有征兆?有。大部分病人在心脏性猝死发生前数日甚至数月就有征兆,如出现胸闷、胸痛、憋气、头晕、心慌、气短、出大汗、浑身乏力等不适,有些病人还会出现一些消化系统的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出现这些征兆时该怎么办?

  中青年人一旦出现上述症状,比老年人更容易发生猝死。中青年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有些时候往往会忽视这些征兆,以为是工作太累或者没有休息好造成的,从而导致悲剧的发生。因此,提醒广大中青年朋友,一定要对上述症状保持警惕,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尽快去正规医院进行检查。

  猝死能不能预防?

  猝死能不能预防?能。通过采取一些简单的预防措施,就能明显降低猝死的发生率。

  1.定期体检。无论是心脏病患者还是自觉身体健康的人,都应该定期进行体检,以发现一些心脏性猝死的潜在风险。

  2.养成及时就医的良好习惯。当胸闷、胸痛发作次数增多、程度加重或持续时间延长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尽快去医院就诊,必要时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从而尽量避免猝死的发生。

  3.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多吃富含植物纤维的粗粮、蔬菜,增加维生素的摄入量,控制甜食的摄入量,保持低盐饮食,少吃煎、炸、熏、烤的食物和腌制食物,用餐不宜过饱;控制体重,防止肥胖;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生活规律、起居有常;适量运动;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诱发心脏性猝死。

  发现猝死病人该如何处理?

  一旦遇到猝死病人,人们往往会不知所措,第一反应多是打电话给120。其实,这种处理方法反而会延误病人的抢救,错过最佳的抢救时机,是救治猝死的一大误区。

  对于心脏骤停的病人,我们不要“分秒必争”地赶往医院,而是应该立即就地开展抢救。快速解开病人的上衣,用拳头对准心脏击打1~2下,能够起到一定的除颤作用,心跳有可能因此而恢复。如果拳击数次无效,应立即改为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在实施急救的同时,旁边的人应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向医生求助。

相关标签: 猝死 医生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