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急性肾衰竭的发病特点

2015-07-06 15:56 来源:99健康网

  急性肾衰的发病特点

  第一、起始期。此期患者常遭受一些已知ATN的病因,例如低血压、缺血、脓毒病和肾毒素等。但尚未发生明显的肾实质损伤。在此阶段急性肾衰竭是可预防的。但随着肾小管上皮发生明显损伤,GFR突然下降,临床上急性肾衰竭综合征的表现变得明显,则进入维持期。

  第二、维持期。又称少尿期。典型的为7-14天,但也可短至几天,长至4-6周。肾小球率保持在低水平。许多患者可出现少尿(《40Oml/d)。但也有些患者可没有少尿,尿量在400ml/d以上,称为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其病情大多较轻,预后较好。然而,不论尿量是否减少,随着肾功能减退,临床上均可出现一系列尿毒症表现。感染是急性肾衰竭另一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在急性肾衰竭同时或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还可合并多个脏器衰竭,患者死亡率可高达70%。

  第三、恢复期。肾小管细胞再生,修复,肾小管完整性恢复。肾小球滤过率逐渐回复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少尿型患者开始出现利尿,可有多尿表现,每日尿量可达3000-5000ml,或更多。通常持续1-3周,继而再恢复正常。与肾小球滤过率相比,肾小球上皮细胞功能(溶质和水的重吸收)的恢复相对延迟,常需数月后才恢复。少数患者可最终遗留不同程度的肾脏结构和功能缺陷。

  急性肾衰的治疗方法

  一、积极治疗原发病或诱发因素,纠正血容量不足、抗休克及有效的抗感染等,可预防ATN的发生。

  二、少尿后24~48小时内补液试验或加利尿剂,可用10%葡萄糖、低分子右旋糖酐和速尿,或同时用血管扩张剂,如钙拮抗剂、小剂量多巴胺、前列腺素E1等。若排除肾前性氮质血症应以“量出为入,宁少勿多”的原则控制液体入量,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给予优质蛋白质0.6g/kg.d,热量30~35kca/kg.d。轻者经积极有效的药物治疗,可推迟或不透析即能渡过少尿期,若出现急性左心衰、高钾血症及严重酸中毒时应立即透析。(参见血液透析章节)

  三、多尿期要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部分病人需继续治疗原发病,降低尿毒素,应用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修复与再生的药物,如能量合剂、维生素E及中药等。随着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的下降,蛋白质摄入量可逐渐增加。血尿素氮《17.9mmol/L、肌酐《354μmol/L,症状明显改善者,可暂停透析观察。

  四、恢复期无需特殊治疗,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防止高蛋白摄入,逐渐增加活动量。

  五、其它处理:合并其它并发症时,如出血、感染、高血压、代谢性酸中毒等,应进行相应的治疗。

相关标签: 治疗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