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儿科医生紧缺 千名儿童仅有0.53名儿医

2016-02-25 10:42 来源:99健康网

  儿科医生的紧缺不只是当前存在的问题,而是一直都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当前全面二孩政策之后,这个问题将会更严峻。

  2月2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专门就儿科医生培养和使用等举行发布会。在发布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焦雅辉副局长表示,医疗机构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约为11.8万人,每千名0-14岁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为0.53人,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儿科执业(助理)医师存在较大缺口。我国儿科门急诊量年诊疗人次4.71亿,占全国门急诊总量的9.84%;出院近2162万人次,占医疗机构总出院人次数的10.3%。医疗机构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日均承担的门诊人次数约为17人次,是医疗机构其他执业(助理)医师工作量的2.4倍;年均承担的出院人次数近200人次,是其他执业(助理)医师的2.6倍。

  我国儿童总数2.26亿,每千名儿童有0.53名儿科医师,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0.85-1.3),与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存在差距,特别是实行“全面两孩”政策后,儿科医疗保健需求将更为迫切。精彩阅读:儿科医生缺口20万 这是为什么

  “儿科医生一直都是缺的,很多医生都不愿意选择做儿科医生。在医学生毕业后,进入医院进行实习转科完毕后,医院管理层会有各个科室的人数安排,对于儿科的人数安排也是恰当的,但是很多人虽然在最初选择了儿科,但是后面可能会调走,不干儿科。这个问题一直存在,跟当前的医疗体制有关,特别是薪酬待遇。”北京一位三甲医院的主任医生表示。

  据初步统计,我国0-14岁儿童总人数约2.3亿,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8%。我国共有儿童医院99所,设置儿科的医疗机构共有35,950个。医疗机构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约为11.8万人。我国儿科门急诊量年诊疗人次4.71亿,占全国门急诊总量的9.84%;出院近2162万人次,占医疗机构总出院人次数的10.3%。

  “儿科具有职业风险高、薪酬待遇低、医患矛盾多、工作时间长、负荷重等特点,长期以来儿科医疗服务价格和薪酬待遇与其职业特点不相符,儿科医务人员流失较多。近期出现的儿科患者集中就诊,主要是与寒潮、流感等综合因素有关,是季节性疾病高发期和学生假期叠加引起的区域性、阶段性、结构性优质医疗资源短缺。”焦亚辉表示。

  焦亚辉表示,为了摸清儿科现状,卫计委在全国几个地方做了抽样调查,包括儿科医疗资源比较集中,就诊量比较大的地方,如北京、上海、广州、四川、重庆、江苏、浙江等省市,主要了解2015年冬天儿童医院和部分三级综合医院儿科患儿就诊的情况以及病种结构,与2014年同期进行了比较,研究2015年冬天是否突然出现了井喷式的儿科就诊的高峰,或者是存在跟往年不一样的病种结构变化,根据抽样调查的情况来看,儿童医院的门急诊的诊疗人次和住院的人次跟往年同期相比是略有增加约5%左右,而床位的使用率与往年同期相比是略有下降的。另外,抽样调查的部分综合医院儿科的门急诊的诊疗人次、住院人次和病床使用率与往年同期相比都是略有下降。从病种构成上来讲,跟往年相比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差异和变化。

  “长期以来儿科的医疗服务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冬春季是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季节,夏秋季是儿童腹泻消化道传染病、疾病高发的季节,再加上寒暑假两个假期,呈现了季节性的、阶段性的和结构性的供需紧张或者供需失衡的状况,主要是反映在儿童医院压力比较大,跟媒体最近报道的这些情况基本上是比较吻合的。”焦亚辉表示。

  为了解决儿科医疗资源短缺问题,目前,卫生计生委正会同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相关部门研究有关政策措施,共同做好儿童医疗卫生工作。主要考虑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一是完善儿童医疗服务体系。二是加强儿科医务人员培养。三是开展儿童健康管理,促进儿童预防保健。四是完善价格、薪酬等激励机制。

  教育部高教司宋毅副巡视员表示,当前,儿童医疗机构和儿科医生短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国家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以后,儿童医疗服务的供需矛盾凸显,教育部持续关注儿科医生短缺问题。2010年以来,教育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六部门启动实施了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六年来,共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招收3万余名免费定向医学生,缓解了基层从事儿科等各科常见疾病诊疗服务的全科医生短缺问题。同时持续扩大研究生层次儿科医师培养规模。鼓励高等医学院校在研究生教育中加大儿科医生的培养力度,“十二五”期间,儿科医学专业研究生招生数量逐年增加,共计招收8200名。其次是部委省共建医学院校加大儿科医生培养力度。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省政府共建一批地方医学院校,在政策、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要求共建医学院校扩大儿科招生规模,加大儿科医学人才的培养力度。

  相关阅读:造成儿科医生紧缺的原因是什么?“三字经”致使儿科医生短缺

  “儿科医生待遇比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都低,但工作却繁重得多。”到今年,湖南省桃源县人民医院儿科主治医师胥著勇已经工作了12个年头,“当年大学同学里至今还从事儿科的只剩下2人了”。

  记者调查了解到,2015年全面取消“以药补医”前,一个体重10公斤孩子的用药量最多只有一个成人的四分之一,这也就意味着同样的工作量,儿科医生的奖金可能只有其他医生的四分之一。

  山东大学社会学专家王忠武认为,医改全面实施对于儿科医生的收入会有所改善,但儿科医生负荷重、工作时间长,如果不能从经济方面有更大的体现,很难保障儿科医生队伍的稳定性。

  除了一个“钱”字,“累”字也是让儿科医生苦不堪言。

  “如果我每天工作八小时,大概能给30个孩子看病,但实际工作量远高于这个数字。”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一科主任医师高喜容说,“每次坐诊都跟打仗一样。”

  湖南省儿童医院院长姚旭说,大多数基层医院很难开设儿科,全省基层的病人基本都压在湖南省儿童医院。“门急诊每天接待病人数超百人,很多医生为了腾出更多时间给病人,连喝水的时间都非常难得。”

  这样的情况并非只发生在湖南。“我们儿科门诊是一个窗口,大概有20位专家教授出诊,平均每人每天要看60个病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医生刘羽飞说,“由于孩子小,看病难度大,每个病人耗时也长,工作强度非常大。”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认为,儿科具有职业风险高、薪酬待遇低、医患矛盾多、工作时间长、负荷重等特点,长期以来儿科医疗服务价格和薪酬待遇与其职业特点不相符,儿科医务人员流失较多。

  此外,最让儿科医生纠结的是一个“患”字——担心医疗风险大、担心医疗纠纷多、担心患者家属不理解。

  “出一天门诊,如果没有人对我们说几句难听话,我们都觉得今天是不是不对啊。”刘羽飞苦笑着说,“说脏话的、骂你的、不相信你的,其实我们最大的压力还是儿科的医疗纠纷多。”

  “孩子生病,家长肯定是最着急的,这些我们都理解,但也希望家长能够理解我们。”刘羽飞说,儿科是一门“哑科”,孩子说不出哪里不舒服,无论是扎针还是用药难度都比成人大。“我有很多同学都因为医疗风险大离开了这个岗位”。

相关标签: 医生 儿科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