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为什么尖锐湿疣治疗会失败

2016-07-21 14:51 来源:99健康网

  尖锐湿疣又称生殖道疣(Genital Warts,GW),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属于性传播疾病(STI),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另有少部分人通过日常生活用品传播、垂直传播或自体种植。最早在15世纪,欧洲就有关于尖锐湿疣的描述和记载。据全国性病控制中心最新统计资料显示,1998年全国尖锐湿疣患者为141,410例,发病率为1149/10万。由于女性外生殖器的特点,本病患者约2/3为女性,可以在几个月内自然消退,但也有少数患者的病程持续多年,经久不愈。

  流行病学——传染性强,发病率高:

  在我国,尖锐湿疣是最主要的性病之一,有些地区发病数占全部性病病人的20-31%,为第二位或第三位,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多见,好发年龄在16-35岁之间,发病率在国外仅次于非淋菌性尿道炎和淋病,居第三位,国内居淋病之后,占第二位,每年增长率超过100%,居各类性病之首。

  尖锐湿疣与HPV感染:

  尖锐湿疣只是HPV感染后产生症状的部分,与无症状的HPV感染比率为1:10;HPV120个亚型中30种可以感染生殖道上皮细胞而致病,低危型(HPV6/11)通常引起生殖器疣;明确HPV亚型有助于判断其恶变的可能性,但对于生殖器疣的诊断与治疗没有更多的指导性。

  尖锐湿疣典型症状:

  病初为丹红或污红色粟粒状大小的赘生物,形态如丘疹状、乳头状、菜花状、鸡冠状,性质细嫩,顶端稍尖,无痛痒感,逐渐长大或增多。赘生物基底稍宽或有带,表面有颗粒,或表面湿润,有出血,在颗粒间常集聚有脓液,散发腐臭气味,搔抓后常继发化脓性感染。位于湿度较低干燥部位的生殖器疣,损害常小而成扁平疣状,位于湿热湿润部位的疣常表现为丝状或者乳头瘤状,易融合成大的团块。

  尖锐湿疣的传播途径:

  1、自行接种;

  2、性器官摩擦;

  3、母婴传播;

  4、夫妻相互传染;

  5、接触传播。

  鉴别诊断:

  1、绒毛状小阴唇;

  2、假疣;

  3、鲍温样丘疹病;

  4、梅毒;

  5、扁平湿疣;

  6、丘疹性纤维瘤。

  某些特定情况下需行活检:

  1、对治疗无效;

  2、症状持续存在;

  3、溃疡形成;

  4、短期迅速生长或颜色变深;

  5、外观发生改变。

  尖锐湿疣的治疗:

  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或物理治疗、干扰素局部注射或系统用药,中药治疗。治疗方法的选择往往依据病变的数量、大小、分布部位、所用费用、副作用、有效性及治疗的便利性。同时注意患者或性伴是否同时有其他的性伴侣,如果有,需同时治疗。

  1、药物治疗:

  局部用药:化学腐蚀剂:有足叶草脂、足叶草毒素和三氯醋酸等。足叶草脂、足叶草毒素可阻止细胞有丝分裂,使局部小动脉痉挛,引起组织坏死,3-4天后疣体即脱落。Khawaja对比了足叶草脂与外科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完全清除率分别为79%和89%,但其复发率分别为60%和19%。足叶草脂、足叶草毒素均为妊娠期禁用。三氯醋酸(TCA)是一种腐蚀性药物,腐蚀局部皮肤与粘膜,但不会被全身吸收。主要以浓度为30-50%的溶液治疗,适用于较小病变,多用于阴道与肛门病变,可用于治疗孕期尖锐湿疣。研究显示TCA使用6疗程后,疣变清除率为70-81%,而复发率为36%。表面化疗药物氟尿密啶(5-FU)是抗代谢药,抑制病毒的复制,较适用于病灶数量多、面积大的外阴、肛门尖锐湿疣,对阴道湿疣也适用。5-FU可致流产、早产并对胎儿有致畸作用,孕期禁止使用。

  2、物理治疗:

  1)冷冻治疗:一般采用液氮或二氧化碳干冻产生深低温使蛋白质凝固坏死,引起皮肤及血管损伤和水肿,导致上皮层和真皮层细胞坏死,多次治疗后病变清除率79-88%,复发率25-39%。

  2)CO2激光治疗原理是将红外线能量集中在病变部位,使其气化,病变清除率87%,复发率22-32%。

  3、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电外科手术LEEP治疗,(Schoenfeld等的研究)28例妇女,显示在LEEP治疗后86%的病变和激光治疗后75%的病变在切缘2cm内无HPV DNA;临床观察后,14-22%患者出现复发;3月后因复发对患者再次体检,其中4例患者在激光治疗的切缘潜在HPV DNA染色体,且较靠近原病灶,而LEEP治疗后1例患者复发。

  4、免疫治疗:

  众多的研究提示,CA的复发与免疫机能下降有关,并探讨通过免疫调节剂治疗CA及其复发。研究显示干扰素与其他疗法合用并不比单独使用其他疗法效果更好,且干扰素价格昂贵,因此主要是用于对其他治疗疗效欠佳的生殖器湿疣。

  尖锐湿疣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1、传播途径未阻断——未治疗性伴;

  2、未同时治疗其他部位的湿疣——30%伴发阴道、宫颈湿疣。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