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中医治疗糖尿病有5种方法

2017-01-01 13:04 来源:99健康网

  古往今来,中医治疗糖尿病有多种方法。有从肝论治,有从健脾沦治,有补肾论治,有活血论冶,有滋阴论治等等。笔者在近二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中医治疗糖尿病有多种方法,现糖尿病治疗偏方介绍如下,供您参考。

  中医治疗糖尿病有5种方法

  1.滋阴清热法

  中医学认为捎渴病的病因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此,滋明清热法是古今医家治疗消褐病的基本法则。适应于治疗肺胃燥热证,胃热炽盛证,肠燥津伤征,燥热伤肺证,血中伏火证。现代实验研究证明,滋阴清热类中药缓解口渴症的机理是通过改善体液渗透压及细胞内脱水或者通过直接降血糖面发挥作用。滋阴清热法实验证明有降血糖,降血脂,降低血教度,对抗胰升糖索,提高胰岛素受体灵敏度,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等作用。

  滋阴清热法主要适用于中医辨证为阴虚热盛型的消渴病患者,症见口干口渴,口苦、五心烦热多食,易饥,盗汗,舌质红,舌苔薄白,脉弦细或脉弦数。常用中药如生石膏、知母、黄连、元参、沙参、旱莲草、山药等。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医学家观察到,糖尿病患者不仅存在着血癌,而且血癌证是糖尿病发生,发展及发生多种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出活血化察法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法则。

  有统计资料显示,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肋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很高,约占19.8%一44.9%,老年糖尿病大多属于2型糖尿病,发生脑血管病变者,也以2型糖尿病为主,约占97.5%,因此,防治脑血管病的主要对象是2型糖尿病。老年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变中,肋血栓形成占90.1%。

  2.活血化瘀法

  在现代中医临床实践中,活血化瘀法主要适应于治疗中医辨证为被血阻络者,并且可以在糖尿病表现的不同证型中配合运用。无论其有无典型的被血征象,例如舌质紫暗、痰点或换斑。常用中药有:红花、三七、丹参、桃仁、鸡血藤等。

  在具体运用活血化癌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实践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又可以详细分为以下三种情况。第一是理气活血法,适应于气滞血癌证,常用方剂为血府远疥汤加减(本方出白《医林改锗》)。第二是益气活血法,适应于消褐证见气虚兼被者,常用方剂为补阳还五汤加减(本方出e6医林改锗》)。第三是滋阴活血法,适应于消褐证的病机为朋虚燥热,阴虚火盛,产生察血者。常用方剂为一贯煎加减或玉女煎加减,六味地黄九加减。1979年祝沤予教授将活血化窃的补阳还五汤引入糖尿病的治疗,并创制了降糖活血汤,使糖尿病的中医治疗趋于完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生命的基础。气在体内具有气化、营养、固摄、温照、推动等多种生理功能。内热伤津,津伤则气弱。这种情况应取益气生津之法。

  3.益气生津法

  适应于治疗气阴两虚,症见口干舌燥、多饮多尿、疲乏无力,舌质红,舌苔白,脉弦细。常用中药如黄花、人参、山药、麦冬、沙参等。

  中医认为,肝主流泄,司气机之通畅,推动血液和律液的正常运行,并调节脏腑的气机升降。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人都己初步认识到“消渴”与情志不舒,肝失调杨,气机紊乱有密切关系。清代着名医家黄坤载精辟地论述曰:“消渴者,足服阴之病也”。认为消渴病的病机主要是由干肝失疏泄,郁而化火,灼伤津液而成。并且强调“消渴之病,则独寅肝木而不责肺金”。这一观点开创了中医“从肝论治糖尿病”之先河。现代名医王钢柱首次明确提出了“肝失调畅,气机紊乱是消渴病发生发展的病机关键”这一观点。

  4.疏肝调气解郁法

  适应于治疗肝气郁结或肝气横逆,症见情绪抑郁,纳呆少食、胸胁胀闷、急躁易怒,舌质红,舌苔黄、脉弦。常用中药如柴胡、白芍、荔枝核、佛手、香附等。

  据报道,气阴两虚型占老年糖尿病患者的44.1%。笔者对于这种证型的糖尿病患者,以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为治疗大法,自拟降糖饮治疗,获满意疗效。处方:生黄花30克,怀山药20克,玄参20克,丹参20克,葛根20克,麦冬25克,苍术10克,丹皮l 2克,生地黄10克,天花粉12克,知母N克,地骨皮12克,黄连4克。

  5.清热解毒法

  适应于治疗中医辨证为热毒炽盛者,症见口舌生疮,口苦目赤、疮疡疗肿、便秘搜黄,舌质红,舌苔黄,脉数。常用中药有色腥草、白茅根、金银花、马齿苑,蒲公英等。

  6.泻下润燥法

  泻下润燥法适应于以下三种情况:①津伤燥结之症者;②肠燥便秘者;③疲热互结者。常用方剂是加味桃仁承气汤加减。常用中药有:大黄、桂枝、桃仁、元胡粉、甘草、元参、生地黄、麦冬、黄茂、地骨皮等。实验研究证明,该方能明显降低血糖,降低血脂、改善血液晶度,减轻或延缓糖尿病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的增厚,增强机体对胰岛索的敏感性,改善胰岛京抵抗。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