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广告

中医治疗耳鸣 推荐5个按摩手法

2017-02-16 15:31阅读数 : 1321
邓邦鱼副主任医师

苏州市立医院耳鼻喉科

  提起耳鸣,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耳鸣的发生会让患者感觉到十分难受,使得患者烦躁不安。不少人认为耳鸣可以不用治疗,其实不然。小编就给大家说说中医如何治疗耳鸣?

  中医如何治疗耳鸣

  1、风热侵袭型

  此型患者,起病较急,但症状通常不会很严重,耳鸣音调较低沉,耳内有胀满、堵塞的感觉,多有自语增强的特点。常伴鼻塞、流涕、咳嗽等肺经表症。鼓膜可见充血、内陷,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这一证型的治疗,应从肺论治,用疏风、宣肺、通窍法治疗,银翘散一类的方剂都可。常用药物有双花、连翘、桔梗、杏仁、荆芥、防风、蝉衣、菖蒲,痰多加栝蒌,鼻塞加辛夷、苍耳子、白芷。

  2、肝火上扰型

  此型患者发病多较突然,症状比较重,耳鸣声较大,与情绪情志变化关系密切,常常在郁怒之后发生或加重。多伴有口苦、心烦、头昏、头痛、急躁易怒等肝火上逆的症状,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此型为肝火上扰清窍而致,法应清肝泻热通窍,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药物有:胆草、黄芩、山栀、当归、泽泻、生地、木通、柴胡、菖蒲、蔓荆子、磁石。

  3、痰浊上壅型

  此型病程一般较长,耳鸣、头昏、头沉、头重、头闷,耳内胀闷、堵塞感明显。可伴有胸闷,纳呆,舌质多较胖,边有齿痕,苔厚腻,脉弦滑。此型为痰浊上壅蒙蔽清窍所致,治法应该化痰降浊、和胃开窍,多选用二陈汤加减。常用药物有:半夏、陈皮、茯苓、僵蚕、菖蒲、生苡仁、白芷;可适当选择1~2味活血化瘀药,如丹参、桃仁、红花、当归尾等,通过祛瘀以助通窍,也符合中医久病多瘀的理论;如有痰浊化热征象,可加黄芩、黄连、栝蒌、枳实。

  4、肝肾不足型

  此型病程较长,据临床情况来看,多为老年人发病。耳内犹如蝉鸣,鸣声一般不会很大、很响,可伴有腰膝酸软、眼花、眼干涩等肾经不足之症,兼症往往表现不明显,舌质红,少苔,脉细。对于老年人耳鸣,又无其他兼症表现时,多可归于此型中。治疗以补肾益精、滋阴潜阳为主,方选耳聋左慈丸,常用药物有生熟地、山萸肉、山药、菖蒲、牛膝、菟丝子、覆盆子、蝉衣、磁石、神曲、葛根、柴胡。临床常可见到耳鸣伴有比较明显的心火上炎的症状,心烦、急躁、失眠、口舌生疮,舌尖红,脉细数。在青年人中多见,一部分老年人也可发生。此为肝肾不足,水不济火,心火上炎,扰乱清窍所致。治疗上应侧重于清心火,其次滋肾阴,方选导赤散加减。常用药物有:生地、黄芩、黄连、淡竹叶、木通、灯芯草、菟丝子、麦冬、覆盆子、酸枣仁。

  5、脾胃虚弱型

  患者多表现出精神差,疲乏无力,头昏,劳累后症状加重,纳差,舌质淡,苔薄白或厚,脉弱。治以健脾益气,升阳通窍,可选择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八珍汤一类方剂。常用药物有:党参、黄芪、白术、升麻、葛根、柴胡、陈皮、半夏、当归、菖蒲。

  按摩哪里能治耳鸣

  1、按揉耳周穴位

  用两手拇指端分别按揉两侧听宫穴、翳风穴,力度以感觉酸胀为佳。按揉时注意张开嘴,每穴1分钟。听宫穴位于耳屏的前方,张开嘴此处呈凹陷状。此穴具有宣通气血,开窍聪耳之功效,对耳病,尤其是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耳鸣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翳风穴位于耳垂后颞骨乳突与下颌角之间中点处,此穴具有通络活血,安神通耳之功效,对耳部疾患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2、揉耳根

  用食指在前、拇指在后贴于前后耳根部,共揉3分钟,以耳根透热为度。此手法能有效提高耳内血液循环,特别是针对内耳缺血引起的高音耳鸣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3、捻耳法

  以拇指与食指指面同时捻揉两耳轮及耳垂,从上向下共揉捻3分钟,令两耳发热为度。耳轮和耳垂上有很多穴位和神经反射点,轻柔地捻揉使这些穴位反射点得到良性的刺激,有助于耳内环境的改善,促进中耳炎症的消除和辅助内耳神经功能的保持。

  4、鸣天鼓

  两手掌相搓,使互相产生热,然后按于两耳,掌心对准耳道,四指贴于枕后,作缓慢的重按,缓慢放开(注意放松时要和缓以免内耳痛)3次,如此为1遍,共5遍。此手法也是通过改变耳道内压力给予中耳一定的良性刺激,对低音调耳鸣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5、揉风池

  风池穴位于颈后部枕骨下两侧,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段之间的凹陷处。用拇指按揉以感觉酸胀为佳,每次按揉1分钟,每天3次。按揉风池穴能够有效增加耳内血液供应,对神经性耳鸣效果最理想。

标签: 耳鸣 耳鸣按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