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生二胎之前 这些问题要先考虑好

2017-05-18 10:44 来源:99健康网

  自从二胎政策开放后,好多家庭都开始筹划二胎。二胎虽好,但很多问题我们却不得不考虑。网上频频传出大孩因为不愿父母生弟弟妹妹而自杀的消息,很令人痛心。在感叹孩子心理承受力太弱的同时,更让我们反思在要二胎之前,哪些准备需要我们做,哪些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考虑?

  1、夫妻意愿

  一直都认为夫妻关系凌驾于任何一种关系之上,如果打算要二胎的话,首先夫妻双方意见要达成一致。很多时候,单独一方想要,而另一方却不想要,这个时候就要协调。不要因为还没到来的二胎,影响了夫妻感情。夫妻感情好了,让孩子生活在一个有爱的家庭里,才是对他最好的爱!孩子出生后,要让老公参与到育儿中来,自己不要大包大揽所有事,让老公分担一些,促进亲子感情,也让老公更能理解自己的辛苦付出!

  2、安抚好大宝的情绪

  在备孕二胎前,要充分考虑大宝的意见。很多时候,大宝怕弟弟妹妹生出来后,抢走了父母的爱。大宝有这种担忧,完全可以理解。很多家庭二胎出生后,或多或少会忽略大宝,或许不是有意的,但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他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爸爸妈妈不爱我了,更爱弟弟妹妹了。以前家里人只关注自己,玩具,零食,好吃的,好玩的通通都是自己的,现在却要把这些东西分给弟弟妹妹,大人的关注力大都也在弟弟妹妹身上,这个时候,孩子心里上产生了很大的落差。最极端的方式是通过伤害自己来引起父母的关注,要是出现这种情况就太令人痛心了。还有就是大宝变得沉默了,有事不跟爸爸妈妈说了,从心理上与父母有隔阂了。如果没有安抚好大宝的情绪,别说让大宝爱上二宝,大宝甚至会对二宝产生敌意。这样的话,就得不偿失了!

  3、自身身体条件

  大家都知道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是在23~30岁之间,35周岁以上就为高龄产妇,二胎政策才放宽两年,这个时候很多想生二胎的妈妈已经错过了最佳生育年龄。年龄越大,身体条件就会越差。如果年龄已经超过四十岁,大宝年龄都已经十五岁以上了,最好就不要考虑二胎了。一是自己身体条件不适合再要孩子了,再有就是,本意是想多要个孩子,以后两个孩子有伴,有事好商量,减轻大宝的负担。如果两个孩子年龄相差这么大,这就不知是给减轻负担,还是增加负担了?

  4、经济条件

  现在养育一个孩子,花销可真不小,奶粉,尿不湿,玩具,游乐场样样都需要钱,很多时候还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还有早教费,这些费用可都不低。养育一个孩子,一个月至少也得三,四千,这还是最最普通的消费。如果想给孩子更好的,那费用远不止这些。一个孩子的费用就是这么多,那两个孩子的费用肯定得翻倍,不要说二宝可以捡大宝的衣服,玩具,先不说性别一不一样,就算是性别一样,有时爱好还不一样呢!

  5、心理准备

  生孩子不止是把孩子生下来就完了,接下来的教育才是最重要的。养育孩子最多就晃身体累一点,教育孩子却是个累心的活儿。我们总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听话,再看看自己家的孩子,怎么说啥都不听。本来照顾两个孩子,身体已经很累了,孩子再不听话,那生理和心理双重累,不多久,就会感觉自己像怨妇一样,天天叨叨叨,对着孩子叨叨,对着老公也叨叨。有时会突然发现,孩子不爱亲近自己了,老公也不愿亲近自己了,整个人都不好了!二胎前,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很有必要!

  二胎前要想清楚,做好充足的准备,要让孩子生活在一个有爱的家庭里。不要因为二胎,搞得自己原来的生活面目全非!

  备孕二胎注意事项

  备孕事项一:需要提前1年监测记录体温的变化。

  备孕事项二:需要提前1年做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脊柱、骨盆、耻骨联合等骨骼检查,因为准妈妈作为过来人都知道孕期因为问题脊椎受力压迫而疼痛难忍的灾难性感受。并且因为骨盆和耻骨联合问题导致的流产屡见不鲜。

  备孕事项三:乙肝疫苗需要提前11个月注射。

  备孕事项四:提前10个月必须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备孕事项五:提前8个月注射风疹疫苗。

  备孕事项六:提前6个月考虑停服某些有致畸作用的药物。

  备孕事项七:提前6个月看牙。

  备孕事项八:提前5个月抗体检测。

  备孕事项九:提前3个月补充维生素,尤其是叶酸。

  备孕事项十:提前3个月停服避孕药。

  备孕事项十一:提前1个月洗牙。

  备孕事项十二:提前1个月放松心情。

  备孕二胎的4个原则

  1、神养:心情愉快,性格开朗,不仅可以增进机体的免疫力,同时还能促进身体骨骼里的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起来,使得皮肤红润,面有光泽。

  2、睡养:保证有充足睡眠及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并做到起居有时、娱乐有度、劳逸结合。准妈妈们要学会科学地生活,养成现代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熬夜,不偏食,不吃零食,戒烟限酒,不在月经期或产褥期等特殊生理阶段同房等。

  3、动养: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如健美操、跑步、散步、打球、游泳、跳舞等,可增强体力和造血功能。

  4、食养:女性日常应适当多吃些富含“造血原料”的优质蛋白质,必需的微量元素铁、铜等、叶酸和维生素B12等营养食物。如动物肝脏、肾脏、血、鱼、虾、蛋类、豆制品、黑木耳、黑芝麻、红枣、花生以及新鲜的蔬菜、水果等。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