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子宫内膜癌能活多久 是如何分期的

2017-06-07 09:01 来源:99健康网

  子宫内膜癌又被叫做“子宫体癌”,这是一种发病于子宫内膜上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其死亡率仅次于卵巢癌和宫颈癌,所以很多女性非常害怕得这种病。而对于患者来说,比较关注的还是子宫内膜癌能活多久?子宫内膜癌的早期症状表现有哪些?

  子宫内膜癌能活多久

  每个患者的生存期限是不好确定的,有一两年也有十来年的,要根据患者肿瘤的病理分型,肿瘤生长速度的快慢,病人的心理状态病人的身体素质等综合决定。要保持心情愉悦,放松心情,多听听音乐舒缓身心。注意饮食搭配。扶正固本,增强体质以及免疫力。多和周围的人交流,避免独处以及胡思乱想,增加思想压力,争取做到身心健康。

  目前科技这么发达,医疗水平不断的在进步,其实也不用过于的去担心。目前有一种联合治疗的模式加中药以及西医的辅助,这种治疗模式适用于任何癌症患者,如果是早期的癌症患者,可以恢复正常人的生活,中晚期转移患者能够提高5-20年等不同的寿命时间,甚至更长。是不用开刀,不用放化疗的,费用也不高。当然,为了能够远离子宫内膜癌,平日里可以多吃一些预防子宫内膜癌的食物

  子宫内膜癌的早期症状

  1、月经不规律或过多

  任何不规律或大量出血(尤其是40岁以上的女性),特别是药物无法控制出血量时,都应到妇科诊所检查。对出现不规律出血症状的女性而言,至关重要的是确认是否因肿瘤而导致出血。

  2、长期月经不规律

  一年内周期少于4次的女性,罹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会增加。无论年龄,都应转介给妇科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3、绝经后出血

  这指的是距离最后一次来月经超过一年后,任何形式的出血。这是典型的危险迹象,须由妇科医生做检查,以排除罹患子宫内膜癌或子宫颈癌(cervical cancer)的可能性。

  4、子宫颈抹片检查结果异常

  虽然子宫颈抹片主要是用于检查子宫颈疾病,但特定检查结果异常则可能是因为子宫内膜出现癌变。多达半数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子宫颈抹片检查结果出现异常。

  任何一种疾病的发生都应该有一定的早期征兆,所以子宫内膜癌也不例外,了解子宫内膜癌的早期征兆,可以在发病早期及时治疗,这样才能更好的控制病情。

  子宫内膜癌如何分期

  在临床上,子宫内膜癌通常播散于子宫体外,局限于盆腔内(阴道、宫旁组织可能受累,但未累及膀胱、直肠)。肿瘤播散于盆腔内累及膀胱或直肠(黏膜明显受累),或有盆腔以外的播散。

  (一)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FIGO,1971年)

  Ⅰ期:肿瘤局限于宫体。

  Ⅰa期:子宫腔长度≤8cm。

  Ⅰb期:子宫腔长度8cm。

  Ⅱ期:肿瘤累及宫颈。

  Ⅲ期:肿瘤播散于子宫体外,局限于盆腔内(阴道、宫旁组织可能受累,但未累及膀胱、直肠)。

  Ⅳ期:肿瘤播散于盆腔内累及膀胱或直肠(黏膜明显受累),或有盆腔以外的播散。

  (二)子宫内膜癌的手术病理分期(FIGO,1988年)

  Ⅰ期

  Ⅰa期:肿瘤局限于子宫内膜。

  Ⅰb期: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

  Ⅰc期: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

  Ⅱ期

  Ⅱa期:仅宫颈黏膜腺体受累。

  Ⅱb期:宫颈间质受累。

  Ⅲ期

  Ⅲa期:肿瘤累及浆膜和(或)附件和(或)腹腔细胞学阳性。

  Ⅲb期:阴道转移。

  Ⅲc期:盆腔淋巴结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Ⅳ期

  Ⅳa期:肿瘤侵及膀胱或直肠黏膜。

  Ⅳb期:远处转移,包括腹腔内和(或)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子宫内膜癌患者日常注意事项

  1、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心情舒畅

  患者确诊癌症后心理负担重,因对疾病不了解更增加恐惧感,往往茶饭不思、彻夜难眠。其实子宫内膜癌的病程发展相对缓慢,是女性恶性肿瘤预后较好的一种,患者如能减轻顾虑,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也是疾病康复的重要条件。

  2、日常活动及性生活

  术后因恶性肿瘤易复发,需定期随访,进一步复查,确定是否可以恢复性生活的时间及体力活动的程度。注意有无复发病灶,并根据病人的康复情况调整随访间期。如果手术治疗后患者出现阴道分泌物减少,性交痛等症状,可局部应用水溶性润滑剂,增加性生活的舒适度。

  3、注意饮食结构,保持大便通畅

  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为预防阴道残端出血、肠粘连,应保持大便通畅,食高钙、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如牛奶、海产品、豆腐、水果、蔬菜等。

  子宫内膜癌延误治疗远比癌症更可怕,出现不适症状不要硬扛着或是自行用药。更何况,目前医疗技术已使癌症治愈率大幅提高,比如乳腺癌治愈率已达50%,甲状腺癌、子宫内膜癌治愈率也在40%~50%,关键是要在早期及时发现,才能有效治疗。

  相关推荐:子宫内膜癌的7个治疗方法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