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入伏之后 警惕心血管疾病高发

2017-07-12 09:11 来源:99健康网

  夏季警惕心血管疾病高发

  每年的七八月份是心脑血管疾病爆发的季节。研究显示,气温达到35℃以上,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就会飙升。这是因为身体为了散热,会使体表的血管扩张,更多的血液循环到体表,心脏等器官的供血相对就少了,气温升高,心跳、血流速度会加快,心肌耗氧量也会随之增加。

  专家建议,夏天应随时摸摸脉搏,观察脉搏跳动是否正常,尤其在感到头晕、乏力、胸闷、心悸等身体不适时。正常情况下,人的静息心率为70~80次/分钟;对于老年人,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的脉搏跳动频率应该在60~90次/分钟之间。

  晨练别太早

  建议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应尽量避开早间时段锻炼。炎热天气下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尤其要少去温度高、湿度大、人口稠密的地方。最好穿着浅色、透气和宽松的棉质衣服,戴上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

  保证水充足

  夏季不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会导致血液浓度增加,血液黏稠,极易突发心脑血管事件。每天的喝水量不少于2000~2500毫升,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应喝一杯水。

  温差别太大

  如果长时间身处温度过低的空调房,猛一出门到高温环境中,温差的骤然变化,很容易导致血管急剧收缩或扩张,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梗或脑梗。

  6个原因在夏季诱发心血管疾病

  1.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体皮下血管扩张,皮肤血流量比平时增加3-5倍,回到心脏的血流量也显著增多,这样势必加重心脏的负担。

  2.人在高温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从而增加心脏的工作量。

  3.夏天出汗多,人体水分通过汗液大量蒸发,血液黏稠度升高,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血凝倾向,导致缺血或心脑血管堵塞,严重时可引起心肌梗死或脑卒中。

  4.闷热的天气,人的情绪容易烦躁,植物神经紊乱。医学研究表明,高温下心情长时间烦闷,容易紧张、产生抑郁,随着症状的加重,其引发的猝死、心梗等心血管事件的概率也会逐渐上升。

  5.夏夜天气燥热,而且昼长夜短,人们往往得不到很好的睡眠,而休息不好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诱因之一。

  6.空气中湿度增高,含氧量降低,容易导致缺氧。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或脑动脉硬化的人,心脑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当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充足,活动适量,又服用了有效的血管扩张剂时,病人可能不会有什么不适的感觉。(参考网站:环球网)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