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空腹血糖正常还会得糖尿病吗?有可能!

2017-09-06 14:23 来源:99健康网

  苏州市立医院夏伟珍介绍,2型糖尿病的典型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口干、多饮、多尿伴体重减轻。“患者往往症状不明显,特别是体检只检查空腹血糖,大多数患者认为空腹血糖正常就没有患糖尿病,其实不然。”夏伟珍强调,糖尿病的诊断明确指出如果有糖尿病症状时,仅需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 中任一项符合均可诊断为糖尿病。如果没有症状,需要进行葡萄糖糖耐量测定,血糖数值二项符合即可诊断为糖尿病。“因此,空腹血糖正常者也可能是隐匿的糖尿病患者。”凡具有高危因素者,均应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进行筛查。

  哪些人属于糖尿病高危者?

  1.凡空腹血糖在5.6mmol/L-7.0mmol/L之间没有糖尿病的人群。

  2.体重≥标准体重的15%或体重指数(BMI)≥25kg/㎡者。

  3.家族中有患糖尿病的一级亲属(如爸爸、妈妈)。

  4.以往有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减低者。

  5.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或高甘油三脂血症者。

  6.有高血压(≥140/90mmHg)或心脑血管病变者。

  7.年龄≥30岁的妊娠妇女;有妊娠糖尿病史或巨大胎儿分娩史;又不能解释的滞产者。

  8.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

  9.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者。

  10.使用一些特殊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

  糖尿病检查项目

  1.血糖: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依据。在临床上,经常化验的血糖有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当一个人的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126毫克/分升),或者其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时,即可被诊断患有糖尿病。在这里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不能忽视餐后血糖,因为它对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意义更大;二是尿糖的检查结果只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线索,不能作为诊断依据。也就是说,不能根据尿糖的检查结果来确诊或排除受检者患有糖尿病。

  2.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当一个人的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比正常人偏高,但还达不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时,就需要做OGTT试验,以明确其是处于糖调节受损(I-GR)阶段,还是真的患有糖尿病。

  3.胰岛功能测定:它包括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和C肽释放试验(CPRT)。该试验是通过测定患者的空腹及餐后各个时点的胰岛素以及C肽的分泌水平和曲线特点,了解胰岛功能的衰竭程度,并协助判断该患者所患糖尿病的类型。

  4.细胞自身抗体检查:它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等的检查。做该项检查主要用于明确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类型。1型糖尿病患者的这些抗体往往呈阳性,2型糖尿病患者则正好相反。其中,GA-DA在糖尿病患者的血中出现得早、持续的时间长,对诊断最有意义。

  日常生活如何预防糖尿病?

  1、我们可以经常参与运动: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可以很好地预防1型糖尿病,每天进行运动30分钟左右,运动内容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这是绝对有效果的方式。不仅能预防糖尿病的发生,还能提高您的身体免疫力,顺便可以塑形瘦身,一举三得!1型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胰岛素抵抗,就是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无法正常利用,而运动恰好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可以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

  2、控制血压:通过运动和饮食来实现减肥,特别要关注腹部脂肪,因为腹部减肥能大大提高糖耐量。控制高血压,这与糖尿病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3、控制体重: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胖孩子越来越多,糖尿病开始“瞄上”青少年,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有效预防1型糖尿病,首先就要把体重降下来,使体重接近正常。

  4、控制盐量:多尿是1型糖尿病的症状之一。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和肥胖,多吃盐会使血压升高,不利于高血压的防治,故必须限盐。少吃盐可以减少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可能性。

  5、饮食疗法:经常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的人是1型糖尿病的青睐对象。为了预防糖尿病,饮食必须控制,要选择低热量、高纤维素饮食,常吃蔬菜水果和粗粮。

  6、定期血糖检查:有肥胖或超重、血压与血脂有点偏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等糖尿病患病高风险者,30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一般人群45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这样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甚至可以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发展成为糖尿病。(参考网站:求医网)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