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老年人血糖低更要当心糖尿病

2017-12-12 14:24 来源:99健康网

  生活中很多老人都有吃饭前心慌、手抖、头晕、出汗等低血糖症状,到医院检查才知道是糖尿病。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老年人低血糖更应当心糖尿病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吃饭前心慌、手抖、头晕、出汗等低血糖症状,去医院看,医生却说是Ⅱ型糖尿病。但病人往往觉得自己是低血糖,也没有糖尿病人的“三多一少”症状,只是在身体上表现为体重有些偏重,或者伴有高血压和高血脂等症状,所以不会怀疑自己得了糖尿病。其实,餐前或空腹低血糖,正是一部分Ⅱ型糖尿病人早期的临床表现,医生也正是从这一点上觉察到这些患者糖尿病的蛛丝马迹的。

  Ⅱ型糖尿病的病人,体内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所谓相对不足,主要是胰岛素的分泌延时,这样,当进食后糖分吸收入血达到高峰时,需要的胰岛素未能及时分泌而造成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胰岛素的延时分泌又使血液中胰岛素的高峰出现于血糖已降低时,从而导致血糖的进一步降低而发生低血糖,这一时段正好在餐前空腹时。通俗地说,就是血糖高需要胰岛素的时候,胰岛素没有及时分泌;而血糖已经降低时,胰岛素却大量分泌,结果导致血糖不正常。人们不了解这一点,会误以为得了“低血糖”症而多食,又进一步加重血糖异常。体重超重或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的人,常常是糖尿病的潜在患者。

  在这里特别提醒大家,如果出现空腹或餐前低血糖现象,要想知道是不是得了糖尿病,为了身体健康,一定要到医院查一查血糖,尤其不要忘记查餐后2小时血糖。这里,还有一点要提及的,中年人的血糖,不要以化验单上的6.1mmol/L为上限标准,因为按照国内有关疾病防治指南,空腹血糖超过5.6mmol/L就应该进行糖尿病的筛查,如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7.8mmol/L,也应该筛查。筛查的方法是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英文缩写为OGTT。这样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并早期干预治疗。

  得了糖尿病的人罹患心血管病的危险是非糖尿病人的2~4倍,未来8~10年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高达20%,而高血压病人一旦合并糖尿病,就属于高危了。糖尿病可以造成全身大小血管的损伤硬化和阻塞,造成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伤和眼部、肢体病变,导致严重的残疾甚至死亡。重视糖尿病的检出和防治,有利于心血管病的防治和长久的健康。

  糖尿病如何诊断?

  1.诊断是否有糖尿病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糖尿病诊断标准,我国也正式执行:有糖尿病症状(多尿、烦渴、多饮、消瘦)者符合以下三条之一者为糖尿病:(1)随机(一天中任意时间)血浆血糖≥11.1毫摩尔/升。(2)空腹血浆血糖≥7.0毫摩尔/升。(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两小时血浆血糖≥11.1毫摩尔/升。没有症状者应再一次复查证实。

  2.诊断是哪类糖尿病

  1型糖尿病:一般18岁前起病,多为消瘦,发病较急,糖尿病症状明显,需要胰岛素治疗才能控制病情。患者常出现酮症,尿酮体阳性,血胰岛素、C肽水平低甚至测不出,体内胰岛β细胞抗体常持续阳性。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属于1型糖尿病的亚型(俗称1.5型),特点:成人起病,病情进展缓慢,早期可不依赖胰岛素,发病时多不肥胖,血胰岛素、C肽水平可偏低,体内胰岛β细胞抗体常持续阳性,具有1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患者中90%以上为2型。由多基因遗传和环境因素(主要为运动不足和能量相对过剩)共同促发,种族、家族史、不良生活方式、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血脂异常、老年和糖耐量异常是其危险因素。

  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一系列病因比较明确或继发性的糖尿病,由基因缺陷、其他内分泌疾病、药物及化学品、感染等引起。

  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间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筛查时间一般在妊娠24~28周之间。在产后6周进行糖耐量试验,大部分患者血糖可恢复正常,但其后发生糖尿病的机会可明显增加。

  3.诊断有无并发症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低血糖昏迷。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大血管病变(如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等)及微血管病变,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参考网站:糖尿病网) 

相关标签: 低血糖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