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中药治疗狼疮性肾病需分型论治

2018-02-16 09:00 来源:99健康网

  狼疮性肾病检查方式

  1、一般检查:大部分患者(80%)有中等度贫血(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偶呈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1/4患者全血细胞减少,90%血沉加快。患者球蛋白明显增高。

  2、免疫学检查

  (1)抗核抗体:抗核抗体检查敏感度达90%以上,但特异性较低,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均可呈阳性结果。因此.本试验不能作为诊断唯一指标,可能作为疾病活动参考指标,但其滴度与肾脏受累与否及严重程度无关。

  (2)抗双链dna抗体:是诊断sle的标记性抗体之一,敏感性达72%,其滴度变化与狼疮活动密切相关。仅偶于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活动肝炎呈阳性。

  (3)抗sm抗体及抗rnp抗体:抗sm抗体阳性见于25%-40%本病病人,抗rnp抗体见于26%-45%本病患者者。抗sm抗体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异性极高。

  (4)抗组蛋白抗体:见于25%-60%病人.特异性也较好,偶可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干燥综合征等。

  (5)抗ssa及抗ssb抗体:前者见于30%-40%本病患者,后者仅0-15%。这两种抗体阳性主要见于干燥综合征。

  (6)其它抗体:sle还有多种其它自体抗体,如溶血性贫血时抗红细胞抗体,及坏死性血管炎时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等。近年来尤重视抗磷脂抗体,见于34%病人。

  (7)补体:c3、c4、ch50均可降低,尤其c3下降是判断狼疮活动性的一个敏感而可靠的指标。

  (8)皮肤狼疮带:非皮损皮肤的表皮与真皮连结处,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可查得一条igg和(或)c3呈颗粒状沉着的黄绿色荧光带。见于本病70%以上患者。

  中药治疗狼疮性肾病

  分型论治

  ①热毒炽盛:症见高热不退,出血倾向明显,烦渴饮冷,甚则昏谵抽搐,或见关节红肿疼痛,舌红绛,脉洪大或数。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方用犀角地黄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若见神昏谵语,可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抽搐加羚羊粉、钩藤、全蝎;关节红肿疼痛者可用宣痹汤加味。

  ②肝肾阴虚:两目干涩,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发脱齿摇,腰膝酸痛,大便干结,或低热盗汗,尿赤灼热,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养肝肾,方如归芍地黄汤或杞菊地黄汤加减。若尿热尿血者,可用知柏地黄汤加马鞭草、侧柏叶、大小蓟;若头晕耳鸣,加僵蚕、菊花、磁石。

  ③脾肾阳虚:症见全身乏力,少气懒言,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足跟疼痛,纳少腹胀,尿清便溏,或水肿明显,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迟无力。治宜温补脾肾,若无明显水肿,可用香砂六君子汤或补中益气汤加附子、肉桂、仙茅、仙灵脾等;若水肿明显,偏脾阳虚者以实脾饮加减,偏肾阳虚者以真武汤加牛膝、车前子等。若偏于脾肾气虚时,则以健脾益肾为主,脾气虚明显者,用补中益气汤或异功散加金樱子、菟丝子、补骨脂;水肿重者,用防己黄芪汤或春泽汤;若肾气虚明显者,可用五子衍宗丸加党参、黄芪。

  ④气阴两虚:症见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自汗畏风,易感冒,低热盗汗,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质淡红或偏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或细数。治宜益气养阴,用参芪地黄汤或大补元煎加减。若见阴阳两虚者可用地黄饮子或参芪桂附地黄汤加减。

  狼疮性肾病怎么预防?

  (1)重视体质因素: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亲属发病率高达5%一12%,相同的发病率高达69%的SLE患者,在其他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皮肌炎,硬皮病的亲戚,口干和银屑病的发病率也高,黑人和亚洲血统的发病率比白种人,这表明狼疮是由遗传因素影响。影响。而女性多,睾酮水平低,内分泌因素,在SLE和狼疮性肾炎发病患者体内尤其是雌激素水平。因此,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基础,包括亲属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应高度警惕,一旦发病应考虑自身免疫性疾病,一旦患自身免疫性疾病,应积极治疗,防止狼疮性肾炎的发生引起肾脏损害。

  (2)注意药物毒性:对红斑狼疮与肼苯哒嗪,普鲁卡因胺,异烟肼,甲基多巴相关药物,氯丙嗪和奎宁等,特别是前两种常见的。可能与肼,胺,组中的巯基的药物。所以对狼疮遗传学基础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应注意这些药物可能产生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毒性。

  (3)避免日光曝晒:紫外线照射加重狼疮肾炎是一种常见病。由于紫外线会使DNA的胸腺嘧啶二聚体和抗原性的两个,提高,促进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因此,狼疮性肾炎患者应该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减少过度暴露于紫外线辐射引起的肾功能损害。

  (4)积极治疗病毒感染:近年实验研究发现,病毒感染可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有关。因此,我们应积极治疗各种病毒感染。尤其是对于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这样的“小病”,决不能掉以轻心。因为“风为百病之长”,许多大病都是以伤风感冒为始发病因而危害人群的。(参考网站:寻医问药网)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