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秦皇岛:近期不要食用海虹等贝类 因存在麻痹性贝类毒素超标的高风险

2024-05-23 09:09 来源:99健康网

  近期,秦皇岛方面发出了紧急通知,提醒公众当前应避免捕捞、购买及食用海虹等贝类海产品。每年4月至6月期间,海水里会出现大量含毒的单细胞藻类,这类藻类被海虹等贝类摄取后,毒素会在其体内积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毒素具有较强的耐热性,一般的烹饪方法难以将其完全消除,因此,这一时期海虹等贝类存在麻痹性贝类毒素超标的高风险。

  近期的一次监测活动中,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在山海关区附近海域收集的3个海虹样本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含量均超过了安全标准,其中一个样本的毒素含量甚至是判定限值的4.68倍,这表明食用这些海虹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摄入过量的麻痹性贝类毒素可能导致四肢麻木、头痛、恶心、发热、皮疹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起呼吸衰竭。秦皇岛:近期不要食用海虹等贝类!

  为保护民众食品安全,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相关部门迅速采取行动。海洋渔业管理部门增强了海上巡逻力度,并对渔港和渔业码头实施严格监管,严禁渔民捕捞海虹;市场监督部门则要求所有食品销售商停止销售海虹及相关制品。

  在此特别强调,市民近期应避免自行捕捞、购买或食用海虹及任何来源不明或可能存在安全问题的双壳贝类。在享用其他贝类时,务必去除内脏部分,并控制摄入量,以防万一。若食用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或肌肉麻痹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所食食物,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秦皇岛:近期不要食用海虹等贝类

  延伸阅读:什么是麻痹性贝类毒素,有什么危害

  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简称PSP)是一种由海洋中的某些微小藻类产生的毒素,这些藻类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如海水污染、富营养化、水温升高、潮流缓慢等,会迅速生长并形成赤潮。麻痹性贝类毒素主要影响以滤食为生的双贝类,如扇贝、带子、青口、蚝、蚬和蛤等,这些贝类摄入这些藻类后,毒素会在其组织内蓄积。

  麻痹性贝类毒素对人类构成的危害主要包括:

  1.神经系统损害:毒素主要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导致神经症状,如唇、舌、指尖麻木,随后出现腿、颈麻木,运动失调,伴有头痛、呕吐,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因心血管系统衰竭而死亡。

  2.高毒性: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毒性非常强,与河豚毒素相当,摄入1毫克就足以致人死亡。

  3.难以检测:染毒贝类在外观、气味及味道上与未受污染的贝类没有区别,无法通过常规感官检查来辨别。

  4.耐热性:麻痹性贝类毒素非常耐热,一般家庭烹饪或蒸煮无法消除其毒性。

  5.死亡率高: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的死亡率较高,对人民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预防措施包括:

  - 从可靠来源购买贝类,并在烹煮前彻底清洗。

  - 去除贝类的内脏及生殖腺后再进行烹调。

  - 避免一次性大量食用贝类,并避免食用烹调汁液。

  - 食用贝类后一旦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求医。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