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夫妻不戴手套铲除福寿螺感染寄生虫

2024-06-14 10:17 来源:99健康网

  每年4月后期,不少地区的河道边和水生植被上会布满福寿螺及其粉红色的卵块。福寿螺作为外来入侵物种,因繁殖迅速、适应环境能力强而成为问题。它们的存在破坏了河岸景观,还带来居民健康隐患,尤其是可能传播寄生虫疾病。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科的潘红英主任就遇到过一对因福寿螺遭受困扰的夫妇。

夫妻不戴手套铲除福寿螺感染寄生虫

  这对六十多岁的夫妇在夏季突遭严重腹泻,尽管没有发热和腹痛,但症状持续且对常用治疗无效。转至省人民医院后,他们的血液检测显示白细胞计数异常增高,伴随电解质失衡和低钾症。尽管接受了多种治疗,腹泻依旧未止。

  潘红英在查房时注意到两人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异常高,这提示了寄生虫感染的可能性。尽管夫妇俩否认食用未煮熟食物的习惯,调查发现他们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常接触河水并清理福寿螺及卵块。

  通过分析,医生推测他们在处理福寿螺时可能因手部卫生不当,间接通过食物摄入了寄生虫。随后的抗体检测证实了这一猜想:两人均对广州管圆线虫呈阳性反应,这是一种常见于福寿螺中的寄生虫。经过针对性治疗,夫妇俩迅速康复。

  潘红英强调,虽然直接因福寿螺感染寄生虫的情况较为罕见,但需警惕。广州管圆线虫病能通过食用受污染的螺类或蔬菜、生水传播,感染后可能出现发热、乏力、腹痛等症状,严重时影响神经系统。

  鉴于福寿螺繁殖季节,多地会组织人力清理以遏制其扩散。潘红英建议,参与清理工作时应佩戴橡胶手套,事后彻底洗手消毒,以减少感染风险。她还特别提醒家长,福寿螺的粉红卵块易吸引儿童触摸,考虑到儿童较低的免疫力,家长应加强教育,防止孩子接触。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