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正确的措施才能除癣病

2010-12-31 15:16 来源:99健康网

  癣由致病真菌引起,真菌病在临床上分为浅部真菌病和深部真菌病两大类,其中浅部真菌病俗称癣。

  这些真菌以角蛋白为营养,常入侵人体角质蛋白丰富的部位,如掌、蹠、指(趾)甲等。在温暖潮湿环境,生长繁殖加快,故春末夏初,尤其在梅雨季节高发。而在干燥、寒冷的冬季,它们处于“冬眠”状态,病情会自行减轻、好转。随着季节更替,严冬过后转入春暖花开、闷热的时期,癣病又会“死灰复燃”,病情自行加重。常见癣病防治如下:

  手足癣为最常见的浅部真菌病,中医称“鹅掌风”。其高发原因有三:一是由于手掌、脚底部无皮脂腺,故缺乏有抑制真菌作用的脂肪酸;二是汗腺丰富,汗液较多,其中尿素分解产生的氨,使局部呈碱性;三是该处角质层厚,角蛋白丰富。加上穿着鞋、袜,特别是不透气的尼龙袜、胶鞋、运动鞋,造成局部环境闷热,汗液难以蒸发,加重局部潮湿,这些都是真菌生长、繁殖的有利条件。足癣由接触污染的脚盆、浴盆、浴池、游泳池、公用拖鞋、浴巾等传染。手癣多由足癣传染,临床上一般分为三型:

  1. 水疱型 以水疱为主于手掌、脚底发生深在性水疱,疱壁厚、不易破,伴剧痒。水疱可继发感染的脓疱。

  2. 指(趾)间糜烂型 指(趾)间表皮浸渍发白,基底为鲜红的糜烂面,可有渗液。

  上述二型均可使附近淋巴结肿大,可伴发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及丹毒等。

  3. 鳞屑角化型 足底、掌心、手足侧缘处可见角化过度、脱屑,微痒或不痒。冬季易发生裂口引起疼痛,裂口处亦可发生感染。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