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怎样搞清楚婴儿的真正需求?

2009-05-22 10:35 来源:互联网收集

  饥饿感属于出生后最初的体验之一,尽管是一种不太愉快的体验。这时婴儿自己还不能做些什么,他们陷入恐慌,并开始哭叫。母亲早晚会过来解除他的饥饿。婴儿开始学会把他的不快、他的不舒服表达出来,他会因此得到回应。这一回应中包含了一系列信息:母亲走过来,抱起孩子,把他紧紧搂在怀里。这时孩子感受到皮肤的接触,也许又听到了母亲的心跳声,他会反射性地开始吮吸。于是饥饿的感觉逐渐减退了。婴儿感受到了他所处的这一情景给予他的点点滴滴。但他还没有认识到这点点滴滴都是一个整体。他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去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在不断的重复中形成了一个由各个年龄阶段构成的感觉过程。

  每当婴儿因为不舒服而哭叫时,他都得到了回应。从一刻开始,他就发现,在不舒服、发出信号(哭叫)和回应之间的一种相互联系,以后他会把这一体系作为工具来使用,而不是真正地看清楚这种联系。

  他渐渐明白:我给出信号就会有反馈,并且是一个积极的反馈。我哭叫,就会有人来解除我的饥饿;我再也不需要有什么恐惧了。

  这里有两个因素很重要:如果母亲任由孩子长时间地哭叫,然后才给出安抚他的回应,这在孩子的理解中意味着:我必须大声地哭,长时间地哭,这样才能得到回应。每一个有过哺乳经验的母亲都知道,当听到孩子因饥饿而哭出第一声时,她的奶水就会自动地流入乳房。从孩子哭叫到奶水从乳腺流进妈妈的乳房仅几秒钟的时间。如果母亲和孩子相互之间已经相当熟悉,母亲甚至大概知道在哪个时间点孩子应该饿了,而那神奇的先天机制就开始运转了。我回想起我的妻子偶尔说起,奶水流进她乳房了,还没等她把这句话说完我,孩子就发出了他的第一个信号。

  谁知道这些并因此在孩子还没有真正开始哭之前就开始给他喂奶,并在他因为不舒服而发出的第一个声音时就抱起他,谁就让孩子体验到了他也可以用微弱的信号来进行交流。所以要让孩子理解,强烈的信号绝非必要。如果由着孩子哭叫,他就会认为那些细小的信号是无效的,孩子就会养成哭叫的习惯。#p#副标题#e#

  在照顾宝宝时,爸爸和妈妈可以采取这些方法:

  1 男宝宝和女宝宝在兴趣、体质方面存在先天的差异。男宝宝对棍棒一类较大的物体感兴趣,女宝宝则喜欢柔软、安静的玩具。照顾宝宝时,可以根据宝宝的身体特点安排相应的活动,比如男宝宝看到拖把总会伸手去够,你可以辅助他将拖把提起来,让他感受物品的力量。

  2 妈妈不要对宝宝舍不得“撒手”,不让爸爸插手,而要分出适当的时间让宝宝与爸爸互动,制造父子间的良好氛围。除了爸爸外,像爷爷,姥爷也可以介入与宝宝的互动。

  3 妈妈及时满足宝宝的生理需要,发展婴儿安全型依恋。在宝宝心情好的时候唱歌,讲故事给他听,此时宝宝的求知欲比较强,学习起来兴致盎然。别只注意宝宝的饮食起居,如果跟宝宝玩一些游戏,他会非常高兴的。

  4 爸爸跟宝宝一起玩骑大马,将宝宝托在高空等游戏时,要注意安全。游戏中,当宝宝有探究欲望时,爸爸可以在旁边照顾,而马上制止。如果宝宝认知发展得早,在他接触复杂物品时,可以慢慢演示给他看,然后让他自己操作。

  给妈妈的建议

  母婴依恋是婴儿早期的主要依恋关系。随着成长,宝宝对刺激的需求不断增加,妈妈的抚慰、呵护逐渐不能满足他的探究兴趣,此时爸爸的介入对宝宝的成长具有积极作用。宝宝可以获得更多新鲜的刺激,并感知男性在力量、声音、触觉方面的不同,为宝宝特别是男婴性别角色的确立奠定基础。

  过于依恋妈妈的宝宝,会缺乏独立,勇敢、冒险的品质,喜欢赖在家人的身边,这对他将来入园学习非常不利。通过与宝宝互动,爸爸与宝宝建立新的情感联系,使宝宝依恋妈妈的强度减弱,降低分离焦虑,有利于发展和谐的父子关系。

相关标签: 婴儿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