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医生给患儿推荐过量高价药 且称无法提供票据

2011-11-10 09:34 来源:99健康网

  东方市民符小姐告诉记者,她5个月大、6公斤重的外甥高烧不退并伴有咳嗽,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加专业的治疗,11月6日,她的妹妹便带着孩子来到海南省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当时医生推荐使用名为“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药物,单价650元/瓶,一次购买8瓶,每瓶2.5g(50ml/瓶),分两次打,每次打四瓶。

  身为护士的符小姐曾接触过此类药物,了解该药主要作用是增强身体免疫力,但使用剂量无需太多,便建议妹妹购买一瓶即可。随后通过医生提供的药品代理商电话,以600元购得一瓶“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医生当时说,这药价格太高进不了医院药房,只能从外面药厂拿药。但是从医院直接拿的价格为650元一瓶,跟厂家代理商直接拿会便宜。”符小姐说。

  然而,令符小姐意外的是,她走访了该院四楼的儿童住院病房发现,这里几乎每个孩子都被医护人员推荐使用产自上海某公司,名称为“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药物,并且购买数量多在8瓶至12瓶之间,通过医院医生购得该药的,价格均为650元;而直接拨打医生提供的药厂经销电话买的价格在600元至615元之间不等。

  小患者几乎都被推荐该药医生称无法提供票据

  11月8日下午,符小姐带着记者来到海南省妇幼保健院的四楼儿童住院病房。记者看到,这里挤满了小患者及其家属。记者进行了随机咨询,发现这里几乎每家的小患者都“被使用”了该药。

  来自文昌的一岁小男孩就曾分两次使用8瓶免疫球蛋白。据其姑妈介绍,当时医生推荐给孩子使用这种药,并提供两种购买方式,一种是通过医生提供的代理商电话,直接从代理商手中购买;另外一种则是直接从医院医生这里购买,但价钱稍贵。“虽然从代理商那拿便宜点,但是医生说后果自负,所以即使贵点,从医院拿了再用更放心点。”该男孩姑妈无奈地说,当她从医生手里接过该药时,医生却要求她把钱直接交给代理商,但价格还是按照每瓶650元来算。

  刚一岁11个月,来自琼海的芊芊,住院当天也被推荐使用该药,数量为10瓶。由于家庭条件不允许,芊芊妈妈与医生协商后,减少了一瓶的量。“第一次5瓶,直接从医生那拿的650元每瓶;第二次4瓶,为了省些钱,我们通过医生介绍的代理商购买,每瓶价格便宜35元。”芊芊的妈妈说。

  随后,8日当班的王医生证实了小患者家属们所述的事情。王医生表示,该药确实因为其价位过高而导致不能进入医院药房销售,因此,如患者有需要,医护人员可以帮忙联系药品销售代理商购买。“可以提供药物的检验报告复印件,但无法提供票据,也就不能报销,这我们已经跟患者家属说明的。”

  医生用药量是说明书的2倍有关负责人称不会有问题

  随后,记者去往该院药房了解到,类似“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目前药房里没有销售。但如临床需要的话,患者可以根据医嘱直接从药厂拿药,这是允许的。

  6公斤重的婴儿,却被推荐使用8瓶该药品,一次打4瓶,是否合适呢?是否存在使用过量的情况呢?

  带着这个疑问,记者翻看了该药的使用说明书。说明书最顶端方框内的提示引起记者注意,提示称“因原料来自人血,虽然对原料血浆进行了相关病原体的筛查,并在生产工艺加入了去除和灭活病毒的措施,但理论上仍存在传播某些未知和未知病原体的潜在风险,临时使用时应权衡利弊。”

  被推荐使用的该药,药瓶规格为每瓶2.5g,根据不同病况推荐剂量使用,如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或者低下症,首次剂量为每公斤体重使用400mg;而重症感染的使用剂量为每公斤体重每日使用200-300mg,连续2-3日。

  那么,据此测算,按照投诉人符女士外甥的6公斤的体重,按每日最少剂量计算,每日最多也只能用4.8g,即不足两瓶。然而,该院医生却推荐符女士外甥使用8瓶,一次就打4瓶。

  对此,该院儿科的钟副主任表示,医院用药都是参照药品说明使用的,不会有问题。

  另一家医院儿科医生称此药仍存风险使用需谨慎

  不过,另外一家医院的儿科主任医师却对此有不用的看法。

  记者以患者的身份咨询另外一家医院的儿科主任王医师。她表示,由于此药确实仍存在传播某些未知和未知病原体的潜在风险,该药使用对象为重症患者,因此使用上一直非常谨慎,如一般都会与家属签署协议书方才给患者使用。但作为患者,不能盲目听从医生,如医生的建议与药品说明书不符,可与医生详细沟通后,方可使用。

  对于符小姐外甥被建议使用8瓶“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情况,王医师表示,确实有些使用过量,但由于该药为提高免疫力的蛋白质,并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失。

  有关负责人避谈转手涨价该院医政科表示将调查处理

  对于药物经过医院医生之手后便涨价一事,该医院儿科的钟副主任解释称,各个药品销售商因为利润问题价格定的不同,坚决回避记者提及的药物经过医生之手后便涨价一事。

  随后,记者向该院医政科进行咨询投诉。该科负责人表示,此类行为确实不妥,将进行调查处理。

  同时,他表示,这种临床需要但医院药房却没有的药物,确实存在不能提供凭证、使用过程中出问题难追责、没有认定厂家等问题。目前,医院正在与药品经销企业协商处理,争取尽快解决。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