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孩子心理问题攀升引发社会焦虑

2012-05-21 00:04 来源:99健康网

  昨天记者从市心理卫生协会获悉,22%的宁波小学生有各类心理问题。这一比例比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上升了7个百分点。市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心理专家胡珍玉呼吁:不要把成绩作为评判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家长、学校和社会更应该注重孩子的心理成长。

  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最近,市心理卫生协会对海曙、江东、江北三区的小学生调查表明,22%的孩子有各类心理问题。其中,有焦虑障碍的儿童占18%,抑郁情绪10%,多动症9%,品行问题5%。不少有焦虑障碍的儿童伴有抑郁情绪或多动症,同样,品行问题也存在于有焦虑障碍、抑郁情绪的儿童中。

  同时,与全国一样,我市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发病率也持续上升。1993年,全国23个城市的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发病率为16.7%,近年来上升至20%。我市的这一发病率在1995年为15%。

  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市康宁医院儿童心理科科长张文武说,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相比,90后青少年多数为独生子女。近年来孩子心理问题多发,与应试教育、独生子女受到过度关注等密切相关。

  首先,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重视升学率,家长重视学习成绩,把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孩子优劣的标准。这种教育风气对孩子造成巨大压力。

  现在,来市心理咨询治疗中心咨询的孩子年龄越来越小。考季来临前和升学、择校后是两大高峰。年龄小的,甚至还在上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出现抽动症,总是不自主地眨眼或不分场合地发出怪声等,这是家长过分严厉的填鸭式教育引发的恶果。年龄大些的孩子则会出现考前烦躁不安、失眠和各种焦虑。还有不少孩子升学后,发现自己不再是佼佼者,经过努力仍达不到父母或自身的要求后,出现悲观念头,甚至厌世轻生。

  其次,在4-2-1家庭模式下,独生子女成为整个家庭的重点,90后孩子得到太多的关注与宠爱。很多父母包办孩子的生活,过度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祖辈与父母在家庭教育上的不一致,久而久之形成孩子自私的性格,甚至品格上的偏差。

  专家呼吁:注意孩子的心理养护

  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是,心理疾病的危害程度绝不低于躯体疾病。在全球疾病负担排名中,抑郁症排在第3位,仅次于心血管病和肿瘤。心理问题也会给孩子的一生带来痛苦。在青少年犯罪的背后或多或少有心理问题存在。

  张文武说,就像奥运金牌数不能衡量民众身体素质一样,学习成绩也不能成为评判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家庭教育要做到不拔苗助长、不过分溺爱,注重孩子的心理养护。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