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高龄老人热衷剪报 剪出健康人生

2009-11-11 14:19 来源:99健康网

老翁与剪报结缘 

  一把戒刀一把尺“剪”收“粮食”
  
  “以前我用剪刀把有用的资料剪下来,但发现装订时不够齐整。后来改用戒刀、直尺,这样剪下来的资料就比较齐整,便于装订。”
  
  郭胜有三个儿子都是经商的,大儿子华哥算得上是商界的“奇才”,他告诉记者,父亲给予的丰厚的“精神粮食”是其在商界取得成功的关键。他举例说,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给他们兄弟买《雷锋的一生》、《阿凡提的故事》等书籍,从故事中受到教育,要做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要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从不少书籍故事中,从社会经历中,体会了“破釜沉舟”、“东山再起”的含义。“父亲有十分好的教育方法,不但自己言传身教,还把平时从报上看到的有关做人、诚信以及商界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等剪辑起来,然后又送给我们做子女的学习,我从这里就学到不少东西。”华哥告诉记者,他的文化程度也不高,但从父亲热爱学习的氛围中,养成了爱学习读书的习惯。最大的收获是,不仅使生意走向成功,而且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修养也得到极大的提高。#p#副标题#e#

  读书看报也是长寿的秘笈
  
  “小时候,家里穷,根本就没有上学读书的条件。”郭胜告诉记者,他出生在印尼,而上小学则是在顺德、广州等地读书,由于旧社会时局的动荡和家庭经济困境等原因,他上学读书的时间加起来不过三年光景。从13岁开始,他就到伦教一家私人开的鞋店学做鞋,做了三年学徒,后来在该店打工四年。1951年,他开始自己创业,在大良碧鉴路开了首家鞋店。由于他做的鞋质量过得硬,价钱又合理,生意十分红火。后来,他的鞋店进入合作化生产社,他也成为当时鞋厂的创始人之一。
  
  “在实际工作中,我深深感觉到文化知识的重要。”郭胜对记者说,自己文化低,只有靠平时多读书看报,但那个时期,报刊杂志比较贫乏,没有今天那样丰富多彩。
  
  郭胜在鞋厂、橡胶厂工作累计超过30年。1988年,郭胜从大良凤山鞋厂退休。“退休后的生活,平淡中有精彩。”郭胜告诉记者,自己虽然是80多岁的人了,但还坚持做饭和洗衣服。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读书看报剪报,他告诉记者,有两份报纸是必看的,一份是《顺德报》(《珠江商报》),一份是《老人报》。从《顺德报》(《珠江商报》)上多了解民生、经济新闻以及国家大事;而从老人报上则了解老人保健、营养以及长寿方面的知识。
  
  “看完报纸后,把有用的信息资料剪下来,然后分门别类装订成册。”郭胜告诉记者,读书看报,用脑子思考,多动脑,也是长寿的一大秘笈。
  
  少给子女钱财多给“精神粮食”
  
  “我少给子女钱财,多给精神粮食。”郭胜对记者说,给予子女“精神粮食”可能比给予钱财更重要。
  
  记者在郭胜家里的书桌上看到,除了有摆放着的《《珠江商报》》和《老人报》外,还有《邓小平理论》等书籍。“理论是指导实践的有力武器。理论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书籍文献,很有价值。”郭胜说,他经常看些国家领导人的著作文献,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享受的过程。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