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当虚高药价遭遇平价药房

2009-12-29 22:56 来源:99健康网

当虚高药价遭遇平价药房

  由于药店在中国药品销售商中所占额度非常有限,所以它的作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姿态性的。但是,业内权威人士指出,平价药房的出现和不断的成长,以“低毛利高销量”追求规模经济的经营模式挑战过去“高毛利低销量”的传统模式,在医药行业内部形成了前所未有的重大震荡,是我国一次“医药产业革命”的开始。

  中国医药经济研究中心首席顾问牛正乾把2003年看作是中国医药行业的“平价年”。“那一年,长沙老百姓、南昌开心人、山西万民等地的平价大药房‘降价45%’的口号,迅速吸引了大批顾客,也令多家药房跟着降价,部分药品价格真正地突破虚高,这是利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降低了药品价格。”牛正乾如是说。

  忽如一夜春风来。不久,平价药房在全国各大城市纷纷登台亮相、跑马圈地,登陆北京、上海、武汉等中心城市。

  看病难、买药贵已经成为老百姓反应强烈的一个民生问题。药品价格高但不是真的高,所以人们才对现在这种不正常的高药价起了一个专用的名字叫“虚高”,那么,药价虚高高在哪呢?

  从表面上看,药品作为一种商品,它的价格所包含的内容是一目了然的,有出厂价、批发价、零售价。而且批发价、零售价都是国家定的,是不能动的;从购销渠道来看,生产厂家→医药公司→医院→患者也是很清晰的;从赚钱的角度看,药厂赚的是出厂价减去成本价后的利润,医药公司赚的是批发价减去出厂价后的利润,医院赚的是零售价减去批发价后的利润。这些看上去都是中规中矩的,按照国家的规定在运行。但是,生产厂家→医药公司→医院→患者这里面隐去了三个重要环节:药商、医药代表、大夫,应该说他们才是药品营销活动的主角。

  有人开玩笑地说:“劫道儿的不如卖药的。”指药品是一个很大的暴利行业。据了解,药品从出厂最后到老百姓手里,至少比出厂价要涨至5倍左右,所以说卖药是不折不扣的暴利行当。#p#副标题#e#

  物价部门给药品定价的时候,很难确认这种药品的实际成本,并且也很难进行有效追踪,不能适时掌握药品成本下降的情况而对药品价格做出恰当调整,往往是一定终身。药厂报成本价的时候里面就有水分,药品尤其是化学药品实际生产成本是很低的,并且生产时间越长,成本越低。也就是说,药品的批发价与实际成本之间的空间随着这种药品生产时间的加大而不断加大。这一点很重要,它是药品能够产生暴利的基础。

  药品的销售是市场经济型的。药厂一般没有销售人员,所谓的销售人员就是药品经销商(简称药商)。药商在药厂把一个药品的经销权争取下来,带着药厂出具的相关手续以药厂工作人员的名义到医药公司挂单、验证,再拿着药厂和医药公司出具的手续到医院销药。

  以批发价100元一支的抗生素为例,其零售价应该是在批发价基础上再加价15%,也就是每支115元。但这种产品的实际出厂价每支一般不会超过15元。药商以15元一支买到后,由于批发价是100元,他就有100-15=85元的盈利空间。他与医院谈判,以批发价的63%(63元)卖给医院,医院按照国家规定可以在批发价的基础上加价15%卖出,医院赚的钱就是100-63+15=52元。

  药商15元进货,63元卖出,自己留下了63-15=48元。这里面,药商要给医药公司3%的费用,也就是3元作为他的药品在医药公司中转的费用。在这里,医药公司承担的是仓库保管作用。药商与医院谈妥后,告诉医院药在哪家医药公司,医院再去提货。药商还要拿出22%~25%,也就是22元或25元给医药代表,由医药代表做大夫的工作,医药代表以零售价的10%~15%,也就是12元至15元左右的回扣,诱使大夫多开这种药。这一点非常重要,一种药千辛万苦进了医院,如果没有做通大夫的工作,大夫不给你往外开,很快就会被淘汰掉。因为进什么药医院说了算,使用的权力却在大夫手里,因为他有处方权。

  医药代表一般在每月月初与大夫们结算回扣额。医药代表不能每天跟着大夫,他怎么知道大夫们开的药品量呢?过去是由大夫自报,医药代表汇总后发放回扣,但大夫们往往都要虚报,想多领点回扣,这就存在一个黑吃黑的问题。医药代表为了自己的利益,就要与回扣大夫们周旋,有的还被迫“反腐败”,下大功夫查清某个大夫虚报药量的事实,把这个人剔除出去以儆效尤。现在医院实行微机管理,到月底的时候就有人从机房给医药代表打一份清单,既省事又不会出错。 #p#副标题#e#

  由此来看,药品购销各个环节的获利情况已经清晰了:我们仍以上面的这种价位的抗生素为例,从这支抗生素身上,药厂的利润是出厂价减去实际成本;药商的利润是63-15-20-3=25元,这25元也不是药商一个人的,还有到医院高层公关的费用,医院的利润是100-63+15=52元,医药代表的利润是12-15元,大夫的利润是12-15元左右,医药公司的利润是3元保管费。

  “我看到一些报纸上说医药行业是暴利,医疗行业是微利。药厂和医院都赚不到钱,医院卖药得的只是个“烟屁股”,卖药的中间商都发了大财。那是对这个行业不了解,不然也就没有以药养医这一说了,药品不但养大夫还养着医院。”那位原药剂科主任强调。

  在医院大厅,人们总能看到一块大大的显示屏,还有很现代化的药品查询触摸屏。药品的批发价、零售价都公开列在上面,患者的知情权好像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如果哪一天在药品价格显示屏旁边再立一个显示屏,显示的是每种药品的实际出厂价,把价格115元的药品其实只有15元的出厂底价兜给患者,不知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

  在药品营销的过程中,最吃亏的是患者,他们只有一个权利—掏腰包。最可恶的是那些不顾治疗的需要,不顾患者的健康乃至死活,为了获取回扣多开药的大夫。这些人已经变异为药厂的推销员,医药代表的傀儡。

  现在,国家为了广大患者的利益,要求药品实行顺价销售。我们仍以每支100元批发价的抗生素为例,过去医院的利润是100-63+15=52元。现在顺价销售,医院只能在实际进价的基础上加价15%(各地政策不同,加价比率稍有不同),即:63+15=78元。每支的净利润只有15元,原来的37元折扣利润让利给患者了。这样一来,患者的负担的确减轻了。顺价销售把医院获得的虚高药价砍下来了,但是药品营销的本质没有变,药商、医药代表、回扣大夫的利益没有丝毫损失。#p#副标题#e#

  从传统药店的营销方式上看,一个药品从药厂出厂到患者手里要经过9道门槛,依次是:生产企业→买断总经销权的大型批发企业→全国各大片区或者省级代理→地市级代理→医药批发公司销售商→医院药事委员会认定各科室上报的采购计划(或向零售药店支付进场费) →医院药剂科科长(或零售药店配送中心) →医生(或零售药店店长) →统计药方的统方员(或零售药店店员)。这些环节里面没有“雷锋”,每一个环节都是要加价的。如此层层加码,等药品到了患者手里,当然与出厂价相比是天壤之别了。

  正是医院现有的以药养医的模式和药店层层加码的做法,在让药价持续虚高的同时,也给有识之士以新的机遇。

  不久前,天天好大药房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金良接受了采访。平价药店的利润从哪里来?为什么你们的价格低?陈金良微笑着告诉记者:我们价格比其他药房低,有多种原因,大批量购进,直接从厂家,或者是从最低的商业公司购进,最关键的是我们全部用现金支付,批量又大,我们自然而然就能把水分挤干。别人一次进300元的货,我们则一次进30万元的货,价格当然不一样,比如进口药,从国外进到中国,第一个环节就是一级批发商,一级批发商之后基本上是不对准市场,他们要寻找二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再供给分销商,再由分销商转到各个批发公司,由批发公司转到二级批发公司再到药店,再给消费者,这里面有五六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层层加价。而我们低价大药房进货最多是两个途径(环节),它的相差价格为20%至30%。另外,我们大药房是‘低价’而不是‘平价’,有些人误认为天天好大药房是开业搞促销才这么便宜,其实这里365天都是这个价格。而不是靠降价哗众取宠,这是市场运作方法。”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