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手足口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2010-04-26 14:44 来源:99健康网

手足口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口腔溃疡,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如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迅速,最终可能导致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流行报导。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导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欧美国家经常发生由各型柯萨奇、埃可病毒和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

  我国自1981年在上海发现本病,以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广东等十几个省(市)均有报导。进入2008年后,手足口病呈蔓延趋势,2009年我国手足口病发病处于上升阶段。

  中医在抗病毒方面的效果已为现代医学所证实,并且在抗击非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已有文献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因此,中医在防控手足口病方面具有优势,中医越早介入防治,就越能有效预防手足口病,减少手足口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提高疗效,还能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根据辨证应将手足口病列为温病的范畴,病机是风热病毒蕴于肺、心、脾、胃,蒸腾气营所致,病邪在卫气营之间。故治疗应以消热解毒、运脾养阴为总则。#p#副标题#e#

  中医治疗疫疹,一忌初起即用寒凉,二忌妄用辛热,三忌妄用汗下,四忌误用补涩。特别在早期强调辛凉宣透,使疹能顺利透发,若疫疹初起即用寒药退热,会使热毒遏伏,影响疱疹外透。此外,中医讲究辨证治疗手足口病,早期可采用金银花、板蓝根、连翘各6克,黄连3克,煎水漱口。如果疼得厉害,或者牙龈有红肿,可用板蓝根10克,黄芩、白藓皮各6克,双花3克,竹叶、薄荷各2克,煎水含漱。

  手足红肿明显,可用黄芩、黄连、丹皮各10克,红花6克,煎水浸泡。如果感觉瘙痒,可用生地、丹皮、板蓝根、白藓皮、地肤子各10克,忍冬藤20克,红花6克,煎水清洗患处,每日3次,连用1周。如口腔出现疱疹,则可采用西瓜霜、冰硼散、锡类散,任选1种,涂搽口腔患处,1日3次;手足疱疹严重者,可用如意金黄散、青黛散,任选1种,麻油调,敷于疱疹患处,1日3次。

  此外,个人和家庭预防手足口病时,除了采取“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预防措施外,可采用适当的中药进行预防,应强调要根据小孩不同的体质特点采用不同的药物。如平素易见咽红、便干、口臭等症状,属实证体质的小孩,宜服用银花、连翘、大青叶等以清热解毒;平素易感冒,常见多汗、大便不成形等症状,属虚证体质的小孩,可服用薏米、葛根、板蓝根等以运脾清热。

  目前西医尚没有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如果没有合并症,手足口病患儿多数一周即可痊愈。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处理,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B、C及抗病毒药物。 西药可用维生素B2,每次5毫克,每日3次。

  左旋咪唑每次每公斤体重1.25毫克,每日2次。外用0.1%雷凡奴尔液含漱,每天5次;0.02%盐酸洗必泰液含漱,每日5次;金霉素甘油糊剂涂患处,每日4次。有合并症的病人可肌注丙球蛋白。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的护理,作好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刺激性食物为宜。此外及时复查,因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驰张性麻痹等,故应加强观察,不可掉以轻心。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