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大黄治疗慢性肾衰的机理

2014-02-18 10:04 来源:好大夫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大黄用于CRF的治疗,其机理和疗效得到了广泛地接受和认同,大黄是CRF不可或缺的一味中药。近年来,不少学者对大黄治疗CRF的机理又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1)泻下作用:大黄不同品种、不同制剂以及不同有效成分皆有泻下作用,大黄的泻下作用主要是番泻甙类,加热能使大黄的泻下作用减弱,因为加热可使结合部分转为游离成分。大黄的泻下作用在大肠,大黄的泻下作用特点是不妨碍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研究表明,蒽甙到达大肠后被细菌的酶分解为游离甙元,刺激大肠使排空运动增加而导致排便,从而使肠道内的肌酐、尿素氮等毒物排出体外。大黄在小肠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再运送到大肠,刺激大肠下粘膜神经丛,从而使更深部位神经从兴奋,使肠运动亢进导致泻下。另外,动物灌服大黄能明显抑制肠道内水及电解质的吸收。大黄部分地清除了消化道中的代谢废物,改善了消化道粘膜的屏障功能,阻止血清内毒素(LPS)入血,LPS水平下降使一氧化氮酶(NOS)活性减弱,故NO产生减少。随着血中NO水平的下降,肾单位内的“三高(高灌注、高压力和高滤过)”得以改善。

  (2)对泌尿系统的影响:大黄生药、大黄酸、大黄素均有利尿作用,大黄有效成分对Na+-K+-ATP酶不但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且还是一种调节剂,使其重吸收减少,尿中钠增多而达到利尿作用,大黄对氮质血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使肝、肾中尿素量降低10%以上,对肾功能不全的大鼠能显著降低尿素氮水平,并可增加氮代谢产物的排泄;炮制大黄对肌酐、尿素氮、甲基鸟嘌呤、胍乙酸琥珀酸盐、无机磷均有降低作用。

  (3)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大黄酸能显著减少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的排泄及减轻肾脏肥大,肾重指数及肾小球面积都有明显改善。大黄酸可抑制TGF-b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肥大及细胞外基质的聚集。大黄酸对血糖的影响较轻,然而大黄酸能抑制高糖和TGF-b诱导的系膜细胞糖摄入上调,抑制葡萄糖转运蛋白-1转染细胞的糖摄入和逆转由他继发的细胞肥大、细胞外基质分泌增加等表型改变,但对正常细胞的糖摄入无影响。大黄酸具有明显降低血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的作用,而载脂蛋白A1(ApoA1)降低,载脂蛋白B(ApoB)升高,ApoA1/ ApoB值降低。大黄酸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素抵抗。大黄减少尿蛋白排泄、抑制细胞外基质产生、减轻肾小球硬化可能与上述机制有关。

  (4)大黄酸对转化生长因子诱导的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表达的影响:大黄酸可以明显抑制TGF-b诱导的PAI-1mRNA表达,如果作用时间延长,对PAI-1蛋白的合成同样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有剂量依赖效应。更有意义的是大黄酸对正常生理状态下内皮细胞PAI-1mRNA的表达影响并不显著,这提示大黄酸可能主要在某些异常情况下发挥积极的保护和治疗作用。与此同时改善了局部的微循环,这对防治糖尿病肾病乃至于其他血管并发症都会起到积极治疗作用。

  (5)复方大黄注射液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复方大黄注射液对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同时大黄酸尚能抑制内毒素诱导系膜细胞分泌作用于肾组织细胞的细胞因子(IL-1、IL-6、TNF-a)。

  (6)大黄素对人肾成纤维细胞抑制作用的影响:通过大黄素对狼疮肾炎(LN)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及c-myc蛋白水平的表达的实验研究发现,大黄素能明显抑制人肾成纤维细胞的分裂和增殖,并通过促使c-myc蛋白高水平表达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同时大黄素能够明显抑制AngⅡ诱导的I型胶原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大黄素还能抑制AngⅡ诱导的人肾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IL-6的分泌。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