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恐艾症”容易侵袭高知人群

2015-03-19 14:57 来源:99健康网

  中国自1985年出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人以来,感染者数量在不断增加,尽管如此,对普通百姓来说,艾滋病一直让人讳莫如深。“艾滋病”从来便是一个黑色的词,在大部分人眼里,它与性乱、吸毒、卖淫嫖娼、死亡等字眼相关联,那是一种比“癌”更加恐怖的致死疾病。更严重的是,根据调查,在知晓感染者身份之后,有四分之一的工作者,还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政府官员和教师都持有负面和歧视的态度,艾滋病病人要承受的不只是疾病本身,还有因为身患艾滋病,被歧视而套上的枷锁,他们无法向周围的人坦白,无法公开身份,大部分人无法接受正规的治疗。2014年12月1日是第27个世界艾滋病日,每到此时,有关艾滋病的新闻铺天盖地,关注度达到最高峰。但我们期望,关注艾滋病、关爱艾滋病病人,不只是在这一天;我们期望,有一天艾滋病也能如同感冒一样被普通看待。毕竟,对于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们来说,他们既不希望被人们遗忘甚至歧视,也不希望被人过多地关注,他们想得到的只是正常的对待。

  有调查显示:认为“艾滋病人越来越多,说不定哪天不小心就被莫名其妙感染了”的人数占到了37.9%,认为“自己的生活比较糜烂,离艾滋病越来越近”的占12.6%,而觉得高枕无忧,“我的生活方式很简单,艾滋病不会与我有关”的仅有23.6%。

  对于那些具有高危性行为的人,“艾滋病恐惧症”也相伴而来。他们大多惧怕艾滋病找上门来,有些甚至自称出现了类似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症状,但是根据各级医院、疾控部门甚至国家级疾控部门的检测,他们的身体指标一切正常,有被查出肝炎的,有被查出肺结核的,唯独没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有意思的是,这部分高度“恐艾”的人,多数是属于高智商、高收入的高知人群。这些人拥有一定的教育背景和医疗知识,在发生“高危性行为”的情况下,懂得主动上网查找艾滋病病人的症状,然后对号入座,进行长期重复的检查,以求确诊自己为艾滋病病人,最终变成不折不扣的“恐艾症”。

  此次艾滋病认知状况调查项目,通过科学方法对人群对艾滋病的认知状况进行调查。力求通过客观、科学、严谨、专业的调查手段与统计、分析方法,体现本次调查的专业性、权威性。所以还是有一定客观性的。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