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布鲁氏菌病进入多发季 如何有效预防它

2015-04-21 10:37 来源:99健康网

布鲁氏菌病进入多发季 如何有效预防它

  “发烧好几天,一直以为是感冒了,在当地医院治了好几天,但就是不好,后来医生怀疑我得的是布鲁氏菌病,推荐我来了济南市某医院。”来自济南城郊农村的苏先生是幸运的,因为他最终真的被确诊是布鲁氏菌病,而且得到了比较及时有效的治疗。“医生说,得这个病可能是与他家里养着牛有关。”

  “这个病早期确实比较难诊断,和感冒相似,而且一般医院的医生也不会往那方面想。”济南市某医院有关负责人介绍,从该院临床上看,布鲁氏菌病患者数量确实有所增加。

  布鲁氏菌病有哪些症状表现

  本病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就个别病人而言,其临床表现可以很简便,仅表现为局部脓肿,或很复杂而表现为几个脏器和系统同时受累。羊型和猪型布鲁菌病大多较重,牛型的症状较轻,部分病例可以不发热。国内以羊型布病最为多见,未经治疗者的自然病程为3~6个月(平均4个月),但可短仅1个月或长达数年以上。其病程一般可为急性期和慢性期,牛型的急性期常不明显。潜伏期7~60天,一般为2~3周,少数患者在感染后数月或1年以上发病。实验室中受染者大多于10~50天内发病。人类布鲁氏菌病可分为亚临床感染、急性和亚急性、慢性感染、局限性和复发感染。

  1.亚急性及急性感染病。急骤起病者约占10%~30%。少数患者有至数日的前驱症状,如无力、失眠、低热、食欲症、上呼吸道炎等。急性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炎、睾丸炎等。

  (1)热型。以弛张型最为多见,波状型虽仅占5%~20%,但最具特征性,其发热其增殖为2~3周,继以3~5天至2周无热期后热再起,如此循环起伏而呈波状型;多数患者仅有2~3个波,偶可多达10个以上。其他热型尚有不规则型、持续低热等。

  (2)多汗。是本病的突出症状,每较其他热性病为著。常于深夜清晨热急骤下降出现大汗淋漓,大多患者感乏力、软弱。

  (3)关节疼痛。常使患者辗转呻吟和痛楚难忍,可累及一个或数个关节,主要为骶髂、髋、膝、肩、腕、肘等大关节,急性期可呈游走性。痛呈锥刺状,一般镇痛药无效。部分患者的关节有红肿,侧有化脓。局部肿胀如滑囊炎、腱鞘炎、关节周围炎等也较多见。肌肉疼痛多见于两侧大腿和臀部,后者可出现痉挛性疼痛。

  (4)睾丸炎。也是布病的特征性症状之一,乃睾丸及附睾被累及所致,大多呈单侧性,可大如鹅卵,伴明显压痛。

  (5)次要症状。有头痛、神经痛、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皮疹较少见。

  2.慢性感染。特点为:①主诉多,尤以夜汗、头痛、肌痛及关节痛为多,还可有疲乏、长期低热、寒战或寒意、胃肠道症状等,如胃纳差、腹泻、便秘等,还可有失眠、抑郁、易激动等,易被诊为神经官能症。②急性期遗留的症状,如背痛、关节痛、坐骨神经痛、明显乏力、夜汗、迁延多日的低等。固定而顽固的关节痛多见于羊型,化脓性并发症则多见于猪型。

  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专家介绍,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这些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及乳类都可能含有大量病菌,波及人类。此病还没有“人传人”病例。

  该病传播途径较多,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可经皮肤微伤或眼结膜受染;也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受染;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生乳以及未熟的肉、内脏而受染;病菌污染环境后可造成呼吸道感染;此外苍蝇携带、蜱叮咬也可传播本病。

  如何预防布鲁氏菌病

  1.管理传染源对牧场、乳厂和屠宰场的牲畜定期卫生检查。检出的病畜,及时隔离治疗,必要时宰杀之。病畜的流产物及死畜必需深埋。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对畜产品的卫生监督,禁食病畜肉及乳品。防止病畜或患者的排泄物污染水源。对与牲畜或畜产品接触密切者,要进行宣传教育,做好个人防护。

  3.保护易感人群及健康家除注意防护外,重要措施是进行菌苗免疫。对接触羊、牛、猪、犬等牲畜的饲养员,挤奶员、兽医、屠宰人员、皮毛加工员及炊事员等,均应进行预防接种。

相关标签: 疾病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