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网络疯传7种懒会致癌 这些懒行为真的会致癌吗

2015-05-13 09:16 来源:99健康网

  针对文中提到“懒行为”与癌之间的关系,各科室专家纷纷给出权威见解——口腔癌、膀胱癌、白血病等跟懒刷牙、懒喝水和懒关灯没有直接关系。网传的7种致癌风险,八成以上有悖常识。

懒得刷牙

  1、懒得刷牙 增加患癌风险

  有此一说:懒刷牙的患癌症几率比1天刷2次牙高2.5倍。漱口一次减少20%的口腔细菌,刷牙减少70%。懒得刷牙不仅容易患溃疡、牙龈出血、牙周病,老人还会增加患感冒和吸入性肺炎的风险。

  口腔卫生与口腔癌无关

  对此,专家称,口腔卫生干净与否与口腔癌症并没有直接关系,口腔癌症主要与基因突变、环境因素有关。刷牙,加强个人口腔卫生,对减少牙周病和牙龈出血有帮助。但口腔溃疡与口腔卫生关系不大,而是与个人免疫系统有关,值得注意的是,漱口并不能减轻口腔溃疡疾病。另外,老人感冒等呼吸道疾病主要跟病毒感染有关,跟口腔卫生没有直接关系。

  2、懒上厕所 憋出膀胱癌

  有此一说:很多人有尿意但不愿放下手头工作。这样会损伤膀胱的括约肌,尿液不能及时排除,会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炎症向上感染还会诱发肾炎。有憋尿习惯的人,患膀胱癌的风险会增加3~5倍。

  膀胱炎多因细菌感染

  专家表示,因为憋尿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甚至肾炎的情况少见。目前还没掌握到数据表明,喜欢憋尿的人患膀胱癌风险会比不喜欢憋尿的人风险高。膀胱炎和尿道炎的常见因素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且女性细菌感染引起较多,原因与女性的生理结构有关。但是,患前列腺增生的老年男性,憋尿易诱发急性尿潴留而排不出尿。

  3、懒关灯睡觉 助长癌细胞

  有此一说:习惯开灯睡觉的儿童,患癌可能性较大,因为儿童白血病发病率与夜晚暴露在灯光下有关。4~5个月的婴儿易受非自然光线影响,生理节奏混乱,退黑色分泌减少,这与癌细胞生长有关。

  灯光只是可能会影响睡眠

  专家称,目前研究可以肯定说明儿童得白血病跟灯光照射没有任何关系。灯光对儿童的影响是睡眠。白血病目前认为与个体免疫紊乱,基因发生突变引起。

  4、懒喝水 渴出癌前病变

  有此一说:消化道疾病、关节炎、腰痛、颈肩痛、高血压、高胆固醇、超重、哮喘和过敏性咳嗽、糖尿病等疾病,与体内缺水有重要关系,同时还容易患膀胱癌。

  喝水很重要 但与癌无关

  专家对此表示,喝水是人体身体需求,消化道疾病、关节炎、腰痛、颈肩痛、高血压、高胆固醇、超重、哮喘和过敏性咳嗽、糖尿病等疾病都有其发病高危因素。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喝水少跟患膀胱癌之间的关系。医学界多认为,膀胱癌跟抽烟、遗传、环境污染、膀胱结石等因素有关。

  5、懒晒太阳 易患多种癌症

  有此一说:晒太阳能预防癌症,皮肤只有在接受紫外线辐射后才产生维生素D,能消除肿瘤形成的血液环境,预防结肠癌、前列腺癌等。

  研究表明适度多晒防癌

  专家表示,美国最新的一个中样本的调查,通过1000多例的样本对照研究发现,日晒能相对降低乳腺癌、卵巢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而这与日晒后促进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相关。

  但日晒需适度且合宜,于早上9~11点,下午4~6点适度在户外晒10~20分钟较合适,或者阴天、多云天气户外适度运动。

  6、懒得倾诉 憋出乳腺癌

  有此一说:乳腺癌患者八成都是受过重大精神打击、长期抑郁、压力大的女性,他们年龄在三四十岁、压力与抑郁长期憋在心中,容易得乳腺癌。

  心理问题只是发病因素之一

  专家表示,乳腺癌的发生跟女性的精神压力有关,但以上观点明显片面了。精神心理问题只是乳腺癌的主要发病因素之一,除此之外,乳腺癌的发生跟家族遗传史、饮食安全性、药物的使用等有关系。

  7、懒得做饭 易发肠癌

  有此一说:长期食用快餐,而且饮食过于单一,热量高又缺乏纤维素,是直肠癌诱因之一。很多直结肠癌患者的饮食都不规律,三餐不定点,暴饮暴食。

  吃红肉太多和肥胖易得肠癌

  专家认为,生活方式对结直肠癌的发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科学家研究表明,红肉(猪、牛、羊肉)过量摄入、超重肥胖是大肠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而糖尿病的发生与结直肠癌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快餐食品,对于食物的搭配,以及食用油的过量使用等问题,会存在热量高、红肉摄入过多、纤维素摄入过少的问题,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的与结直肠癌的发生相关。

  专家建议:

  要防癌 勤体检 早治疗

  广州市疾控中心死因与肿瘤监测科科长林国桢称,据市肿瘤监测资料显示,临床上诊断的癌症中晚期病例占80%左右,很多都发生了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以大肠癌为例,从治疗效果和5年生存率来看,早期病例的生存率在90%以上,中期的占到60%左右,而晚期的生存率不足10%。而且早晚期发现后治疗费用的差别也很大。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不仅可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而且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未来的因为该病死亡的比例。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