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高血压要注意防止并发症

2015-05-20 09:23 来源:99健康网

高血压常识

  35岁以上人群要定期检测血压。被诊断为高血压后,应到正规的医疗机构通过心电图、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评估器官受损情况。

  据调查报告显示,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38.7%,城市为41.1%;中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而今后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其中,全国高血压患病人数达2.7亿,每10个成人中至少有2人患高血压,患病率都呈上升趋势,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治疗控制率的差异较大。10月8日全国高血压日来临之际,专家提醒市民,防治高血压,应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达标”。

  35岁以上要定期检测血压

  30岁的李凌(化名)在一次聚会饮酒后,感觉头晕乎乎的,无意中测了下血压,发现血压较高。当时以为是饮酒后的不适反应,他并没有在意。一医生朋友提醒他,血压异常,应再次测量。李凌听后再测量,发现血压明显高于正常值(170/100mmHg)。“我年纪不大,平时也没常头晕脑胀,高点不要紧。”抱着这样的想法,他继续吸烟、饮酒、熬夜……直到一年后,李凌因尿频、蛋白尿等肾功能损害症状入院,被确诊为高血压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至今仍在治疗。

  很多患者存在无症状高血压的情况。湖南地区成人的高血压发病率约为17%,且呈年轻化趋势。35岁以上的成人一定要进行至少一年一次的血压监测,清楚自己的血压。

  高血压表面上看是血压的问题,实质是动脉血管硬化及循环代谢紊乱的缩影,是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前兆。高血压之所以可怕,主要因为它是冠心病、脑中风等严重疾病,或者说致命心血管事件的首要危险因素,还是高血脂、高血糖等很多危险因素的帮凶。

  生活方式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

  另外还有种情况也较常见。平时自己测血压,显示正常,一到体检时或在医院测量时,却显示血压偏高,这种情况被称为“白大褂高血压”。高血压诊断是件很谨慎的事儿。如果市民是第一次在医院里测出血压偏高,那这次的血压值其实不可全信,不足以成为确诊证据,但要引起重视,继续监测。如果连续三次不同日的血压均值大于140/90mmHg,则基本可诊断为高血压病;必要时可利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便早期诊断。血压值在120-139/80-89mmHg时,为不理想血压,应引起重视并加以预防。

  “白大褂”并非特指医生所穿的白大衣,而是泛指类似于医院这样的特定环境,医院其实和考试、面试现场一样,多少会让人紧张。身处这些场合环境,人体进入应激状态,全身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上升。“白大褂高血压”目前还不算一种已被定义的疾病,但作为一种确实存在的现象,门诊上常会遇到。

  不管是预防,或是怀疑、被确诊为高血压病时,都应重视健康的生活方式。应通过戒烟戒酒、低盐饮食(每人每天不超过6g)、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控制情绪、调控血糖及血脂等方式来防、治高血压。

  高血压治疗,1个月血压可达标

  擅自用药、乱用药、自行减量等情况在患者中较为多见。比如,有的患者见到病友使用“寿比山”这种药降压效果好,便想自行改成这种药,但这种药是钙离子拮抗剂和利尿剂的复方制剂。利尿剂会影响血脂、血糖的代谢。高血压合并血脂、血糖异常的患者不适合长期使用‘寿比山’。

  另外,治疗过程要监测血压变化,一般预期在降压治疗开始后,在可以耐受的合理时间内(2-4周)使患者血压尽快逐渐达标。如果乱用药、乱增量,导致血压波动大,有可能引起脑梗死、心肌梗死等。值得注意的是,被诊断为高血压后,应到正规的医疗机构通过心电图、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评估器官受损情况,听从医嘱指导生活方式干预及合理用药;患者血压达标后,仍要定期检测,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种类及剂量。

  99热心医生温馨提醒: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类慢性疾病,而高血压本身的并发症有很多,大部分死亡原因都是由于并发症的恶化,所以积极控制血压是非常重要的。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