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骨肉瘤的检查四大方法

2015-09-21 16:56 来源:99健康网

  骨肉瘤是一种恶性骨肿瘤,很容易出现转移,所以早期的检查对于骨肉瘤的治疗非常重要。那么,如何检查骨肉瘤呢?

  一、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见贫血,白细胞轻度升高。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反应瘤性成骨细胞的活动量,是诊断骨肉瘤和观察病情转归的重要参考指标。约有一半以上的病人AKP增高,但一般不超过2倍,截肢后下降至正常。术后或放疗、化疗后碱性磷酸酶下降后又上升可视为肿瘤复发的信号。

  二、血象检查

  表现为贫血,血清中球蛋白增加,出现白蛋白/球蛋白比率倒置,蛋白电泳中α或γ球蛋白出现异常,高钙血症,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及肾功能不全导致代谢产物蓄积。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当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超过6~7单位以上,对骨肉瘤的诊断有一定意义。若肿瘤经过切除,或放化疗后,AKP持续升高,则考虑肿瘤有复发或转移的可能。

  三、影像检查

  1.X线

  ①成骨型:以成骨像为主,可出现病灶区广泛致密阴影或斑片状、团块状、絮状无骨小梁结构的致密阴影,边缘不清,骨皮质可破坏,骨膜反应以日光型为主:即骨外膜揭起后拉长的血管与骨干垂直,沿血管产生的新骨形成“日光放射”状阴影。软组织阴影内可见瘤性反应骨。

  ②溶骨型:病变区出现骨小梁的破坏、消失的溶骨X线像,有时可呈均匀毛玻璃状密度增高,骨皮质破坏,伴软组织阴影,骨膜反应以考德曼套袖状三角(Codman三角)为多见,表现为掀起的骨膜与骨干之间形成三角形新生骨。这种变化并非骨肉瘤所特有,骨髓炎和尤文氏肉瘤也可见到。

  ③混合型:病变Ⅸ在溶骨的基础上,出现散在不匀的斑片状、团块状或絮状的致密阴影,骨膜反应明显。软组织阴影可出现致密阴影。

  2.CT、MRI

  CT可显示骨破坏和骨形成形式,能显示病骨的形成和排列。它可正确地查明骨皮质的崩溃,显示软组织受侵范围、与筋膜间室的关系以及隐匿跳跃转移灶。MRI能准确反映髓腔内及骨皮质的病变范围及其与周围神经血管的关系,并可早期发现骨转移灶及“跳跃转移”。

  四、病理检查

  典型骨肉瘤含有在其周围产生骨样基质的、具有高度恶性细胞学改变的梭形细胞。肿瘤性骨不成熟,形状不规则。且不按应力方向排列。常可见软骨和/或纤维分化区。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