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妇科疾病危害大 巧吃食物治疗妇科病

2016-12-23 09:46 来源:99健康网

  专家表示:其实很多食物多吃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疾病的作用,下面介绍的一些食物平常多吃些可以巧治妇科疾病哦!

  【抑郁:常吃鱼类】

  由于受内分泌激素变化的影响,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现抑郁情绪。

  研究发现,经常吃三文鱼、沙丁鱼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鱼类,可帮助女性缓解抑郁情绪或降低抑郁症的发病率。因为这些鱼中富含的ω-3脂肪酸具有抗抑郁作用。

  【乳腺病:多吃全麦食物和海带】

  一项研究发现,育龄女性在饮食中多摄取全麦食品,能使雌激素在血液循环中保持适宜水平,避免雌激素水平过高而引发诸多乳腺疾病。

  海带中含有大量的碘,能刺激垂体前叶分泌黄体生成素,促使卵巢滤泡黄体化,降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因此,经常食用海带有助于预防和治疗乳腺增生。

  【痛经:吃点香蕉】

  香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6,而维生素B6具有安定神经的作用,不仅可以稳定女性在经期的不安情绪,还有助于改善睡眠、减轻腹痛。

  【经期不适:喝些加蜜热奶】

  下腹疼痛、腰膝酸软、身体倦怠、睡眠不安及情绪烦躁等症状,是女性经期经常遭遇的身体不适。妇产科专家最近发现,女性在月经期间每晚临睡前喝一杯加蜂蜜的热牛奶,可减轻或消除经期的种种不适。

  因为牛奶中的钾可以舒缓情绪,并具有减轻腹痛、防止感染、减少经血量的作用;蜂蜜中所含的镁可镇定中枢神经,帮助消除女性在经期中的紧张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偏头痛:多吃含镁食物】

  偏头痛好发于育龄女性,特别是从事脑力工作的女性。研究发现,有些偏头痛患者的血液中镁含量极低,如果在饮食上注意摄取富含镁的食物,如小米、荞面、豆类、香蕉、坚果及海产品等,可减少偏头痛的发作。

  【雌激素下降:摄取豆制品】

  雌激素是女性体内重要的性激素,当它在血液中低于正常水平时,会使女性的生殖功能和性功能都受到影响,还会使心脏失去保护。

  大豆中所含的异黄酮是一种类雌激素物质,可弥补体内的雌激素不足。每天喝500毫升豆浆或吃100克以上的豆制品,如豆腐、腐竹等,可有效调节内分泌功能,促使雌激素恢复正常水平。

  【霉菌性阴道炎:多吃蒜类】

  经常食用蒜类的女性不容易患上霉菌性阴道炎。因为大蒜中富含蒜素、大蒜辣素等物质,它们是含硫的天然杀菌物质,具有强烈的杀菌作用,可抑制白色念珠菌在阴道内的过度生长和繁殖。

  妇科疾病对女性有哪些危害

  1、妇科疾病不及时治疗,除可能导致炎症在各生理部位相互蔓延和交叉感染外,还会带来许多并发症,甚至导致某些部位的恶性病变。

  2、妇科疾病不治疗会使身体长时间处于炎症的侵害环境中,对免疫功能、新陈代谢以及内分泌系统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对身体健康危害极大。

  3、一些妇科疾病不仅危害女性本人,而且还会波及家人,若是妊娠女性,还可引起宫内感染、产道感染等环节感染新生儿,造成流产、早产、先天发育畸形、智力低下等严重后果。

  妇科病治疗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盲目用药

  避开各种防治误区对于妇科疾病的诊治而言非常重要。盲目选择错误的冲洗剂会使女性本已脆弱的自我防护系统雪上加霜。采用不当的冲洗方法,有时甚至会把致病菌引向阴道的深处,诱发更为难治的宫颈炎、盆腔炎等。

  因此,专家建议患者可前往医院接受专业冲洗。一般来说,这类冲洗专业,可避免因自行冲洗时的温度不当、人为或器具造成的阴道内膜损伤。其次,医师在专业冲洗过程中还可辨证给药。比如在正规检查基础之上,根据致病菌科学配药冲洗,从而正确的调节阴道酸碱度。此外,医院专业冲洗对于女性而言更加卫生和安全。在自行冲洗过程中,若消毒不彻底容易感染其它病菌。专业冲洗则在严格的消毒下操作,避免冲洗的交叉感染。

  误区二:清洗过度

  有些霉菌性阴道炎患者每天要清洗外阴多次,每次都用冲洗器或手清洁阴道。事实上,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因为阴道内有许多菌群共同存在,菌群间的相互制约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抑制某种菌过度增长而致病,这是人体的一道自然防御系统。过度清洗阴道无疑破坏了菌群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致使阴道抗病力下降。

  误区三:忽视疼痛

  妇女下腹部的盆腔内器官较多,出现异常时容易引起下腹部疼痛。然而,很多女性往往会忽视这种提示性疼痛。专家强调说,这种做法不但是对自我健康的不负责,还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从而给患者本身带来更大的伤害。

  月经周期引起的疼痛可以分为三种:月经疼痛、续发性月经疼痛和排卵引起的疼痛。其中,续发性月经疼痛多数是子宫病变造成的,例如子宫肌腺症、子宫肌瘤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此时,需要按照程度的轻重给予不同方式的治疗。非月经周期疼痛所造成的原因可分为盆腔发炎、卵巢囊肿和卵巢扭转等。如果疼痛是由于卵巢囊肿造成的,必须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在无法区分自己下腹疼痛的原因时,也应当及时就医。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