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禽流感消息:发现H7N9禽流感新抗体

2017-09-29 22:27 来源:99健康网

  H7N9是如今传染性最强的疾病,一旦爆发就会造成很多人感染。因此预防很重要。那么你知道如何预防禽流感吗?

  H7N9禽流感新抗体

  9月29日,澎湃新闻记者从复旦大学获悉,该校基础医学院应天雷课题组,发现了可靶向H7N9禽流感病毒新表位的高活性抗病毒全人源抗体m826。

  “H7N9禽流感是新发传染病,之前没有特效药物。”应天雷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现有的小分子药物对H7N9禽流感不怎么敏感,效果一般,“而这次发现的是全人源的胚系抗体,说明它的安全性应该很高,成药性应该很高,适合进一步开发为抗体药物。”

  全人源胚系抗体m826通过识别H7N9禽流感病毒血凝素上一个pH敏感的新表位,吸引免疫细胞来杀灭病毒。 复旦大学供图

  据研究团队介绍,m826抗体是从一个超大型天然全人源抗体库中筛选得到的。该抗体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其通过靶向H7N9禽流感病毒血凝素上的一个新表位,不直接中和病毒,而是诱发很强的ADCC活性,从而招募天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来消灭病毒及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进一步的动物实验证明,m826抗体无论用于预防或治疗,均可完全保护小鼠不被高剂量禽流感病毒感染,具有很强的体内抗病毒活性。

  此外,该抗体还是一种天然的“胚系”抗体,几乎没有经过任何体细胞突变。研究人员不仅可在H7N9感染康复后的病人体内找到与m826抗体类似的抗体序列,还可以在健康人、婴儿体内找到极类似的抗体。

  目前,相关成果以《一种靶向H7N9流感血凝素pH敏感表位的强效全人源胚系单克隆抗体》(A Potent Germline-like Human Monoclonal Antibody Targets a pH-Sensitive Epitope on H7N9 Influenza Hemagglutinin)为题在线发表于《细胞》(Cell)杂志子刊《细胞——宿主与微生物》(Cell Host & Microbe)。

  复旦大学姜世勃和陆路课题组的博士后于飞(现为河北农业大学副教授)、应天雷课题组的博士生吴艳玲、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及新华(Xinhua Ji)课题组的博士后宋贺为该论文并列第一作者,应天雷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千人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该论文的共同作者之一、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国家千人计划学者姜世勃教授介绍,目前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建立起了全人源抗体的快速研发平台,针对各种疾病靶点多可制备高活性全人源抗体。

  姜世勃说,这些抗体大都是安全性高、成药性好的胚系抗体。此外,该技术平台不需要获取病人样本,尤其适合用于新发突发传染病的快速应对,迅速开发特异性的传染病防治药物。

  延伸阅读:h7n9的预防方法

  1、尽量避免接触活禽,更不要接触病死禽。避免与活的鸡、鸭等禽类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的接触。不去活禽市场或者流动摊点购买活禽食用或者回家中饲养,在禁止活禽交易的地区,发现有流动摊贩销售活禽,应及时举报。

  2、选择购买冷鲜、冰鲜禽类产品。禽感染H7N9病毒后,一般来说并不表现为发病或死亡。因此,表面看上去健康的禽,并不代表就是安全的,接触活禽或暴露于有活禽的环境,特别是在有疫情的地区购买活禽,将大大增加感染H7N9病毒的风险。应努力改变购买和消费活禽的习惯,选择正规的超市或农贸市场,购买经正规部门检疫确认是安全的冷鲜、冰鲜禽类,可以极大降低H7N9病毒的感染风险。

  3、生熟分开,烧熟煮透。做饭做菜时,一定要做到生熟分开。鸡、鸭等禽肉及其肉制品以及禽蛋等一定要烧熟煮透后再吃。

  4、接触活禽要做好个人防护。从事禽类养殖、运输、销售、宰杀等行业人员在接触禽类时,要做好个人防护(戴手套、戴口罩、穿工作服),接触后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鼓励发展规模化、规范化畜禽养殖,加强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严格管理,减少H7N9等病毒侵袭机会。农村家禽家畜饲养一定要与居住生活环境相对隔离,避免不同禽畜混养,也不要将外来禽与家养禽混养。发现病死禽要及时报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以妥善处理。

  5、及时就医。如果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应佩戴口罩,尽快到医院就诊,并主动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是否接触过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是否到过活禽市场等情况,以便医生及时、准确做出诊断和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相关标签: H7N9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