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艾灸到底能灸出什么 做艾灸要注意哪些

2019-08-11 08:43 来源:99健康网

  艾灸到底能灸出什么

  1、灸出浊水

  总是吐痰的人群是因为身体里面的浊水太多,浊水会对身体带来一定的伤害,当进入腿上引起腿部水肿,进入皮肤表面会引起湿疹,进入头部会导致偏头痛以及头晕。如果没有及时排出体外的话遇到肝火会化成痰,引起脾胃虚弱,让患者出现腹泻腹痛等腹部不适感。

  2、灸出浊气

  闷在心里上的气就是浊气,气进入头上会引起头痛,进入四肢会形成风湿性关节炎,进入胃肠道会导致胃溃疡或者十二指肠溃疡等。当浊气堵塞在某个部位会影响气血的运行,减慢血液循环的速度,从而在身体里面郁结成块,导致恶性肿瘤。中医认为气滞必定成为血瘀,血瘀的地方增多时会导致各种症状比如月经不调、肾脏疾病、肝胆疾病及肿瘤、高血压和心脏病等。

  3、灸出浊物

  浊物就是宿便,宿便在身体里面囤积没有排出体外会下降抵抗力,对五脏六腑以及皮肤带来伤害,宿便是导致皮肤衰老的主要因素,所以要养成定时拉大便的好习惯,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帮助大便排出。

  虽然在灸治过程中艾叶进行了燃烧,但药性尤存,其药性可通过体表穴位进入体内,渗透诸经,起到治疗作用;又可通过呼吸进入机体,起到扶正驱邪、通经活络、醒脑安神的作用;对位于体表的外邪还可直接杀灭,从而起到治疗皮部病变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女性痛经

  很多人在夏季喜欢吃冷饮,有些女性即使在月经期也要吃冷饮,久而久之,会造成女性痛经。女性可于每次月经前10天,对天枢穴(肚脐旁2寸)、三阴交穴(内足踝上3寸)艾灸,可改善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

  哮喘

  哮喘可选择在伏天进行艾灸治疗,每个伏天的第一天开始艾灸,直到三伏结束。几个穴位分别是夹脊穴(第1胸椎至第5腰椎之间)、大椎穴(第7颈椎下凹陷中)、陶道穴(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失眠、多梦

  百会穴(两耳之间头顶正中线)、四神聪穴(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寸处)、印堂穴(两眉之间)、太阳穴(耳廓前外眼角延长线上方)。每天对这几个穴位艾灸2次,每次10~20分钟,可改善失眠、多梦。

  腹泻

  夏季因为饮食不注意或腹部受凉,经常会出现腹泻,对相应的穴位进行艾灸可健脾益胃、补中益气、保暖治寒。这几个穴位分别是:中脘穴(脐中上4寸)、建里穴(脐中上3寸)、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边缘)。

  艾灸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

  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

  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防暑

  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

  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

  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

  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

  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晕灸

  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

  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