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检查出结节别慌,管住嘴,少吃3类食物,结节可能会变小!

2024-05-27 16:54 来源:99公众号

  随着大健康目标的推广,越来越多人重视自己的身体状况,每年的体检必不可少。不少人会发现,自己的体检报告被查出一样东西——××结节,这意味着什么呢?到底会不会癌变?今天就给大家“扒一扒”人身上常见的各种结节。

  1.甲状腺结节

  通俗来讲,甲状腺结节是指原本正常的甲状腺内,因细胞异常生长形成的局部病灶。甲状腺结节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在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高达50%。在临床上,甲状腺结节极为常见,但关于甲状腺结节的病因至今还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与自身免疫紊乱、家族遗传、碘元素摄入不当、放射性物质接触等有关。

  2.肺结节

  肺结节是指在胸部CT扫描中发现的圆形或椭圆形、不透明、直径不超过3公分的由肺实质包围的肺内病灶。中国40岁以上人群中,大约20%都能发现肺结节,这个人群约有一亿以上,但只有5%-10%的是肺癌。

  当我们的肺部产生损伤时,就容易发生结节。良性的肺部小结节一般形态规整,边界清晰,生长缓慢。这种结节多是由于病毒感染后出现肺部纤维化、炎性肉芽肿等原因引起,不存在恶变风险。

  而肺部恶性结节体积大且生长迅速、边界模糊、呈磨玻璃样有毛刺、卫星样等改变,主要是由于吸烟、肺部真菌感染、家族病史、长期暴露在石棉、铍、铀、氡等污染环境等原因导致,其中吸烟被认为是肺小结节恶性风险最高的危险因素。

  针对体检中无法分辨性质的肺部小结节,需要采用肺部CT进行密切随访,如果随访中肺部结节无明显变化,且密度逐渐变淡,则多为良性,反之,结节增长速度快,边界模糊,则提示为高度恶性。

  3.淋巴结节

  淋巴结是淋巴系统的一部分,它们在身体各处分布,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当身体遇到病原体时,淋巴结会肿胀并变得敏感。这是身体在抵抗感染时的正常反应。

  4.乳腺结节

  严格意义上说,乳腺结节并不是疾病,而是一种医学影像上的现象。乳腺增生及乳腺肿瘤性疾病,包括如乳腺纤维瘤、分叶状肿瘤、乳腺癌等,都可能导致乳腺结节的生长。

  乳腺结节在女性乳腺问题非常常见,90%以上为良性,只有5%~10%的患者在手术后病理确诊为恶性。因此即使是恶性程度较低的乳腺结节也不能掉以轻心,建议每隔三个月或半年复查一次。

检查出结节别慌,管住嘴,少吃3类食物,结节可能会变小!

  体检中发现结节怎么办

  1.保持冷静

  首先,面对体检结果中出现结节,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结节并不一定意味着严重的健康问题,它们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情况。

  2.咨询医生

  及时向专业医生咨询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医生会根据结节的位置、大小、性质等因素,结合个体的健康状况,给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他们可能会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超声、CT扫描或活检等,以确定结节的性质。

  3.遵医嘱进行检查

  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进一步检查是至关重要的。这可以帮助确定结节的性质,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4.注意生活方式

  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于健康至关重要。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烟酒、保持充足睡眠等都是维护健康的基本措施。

  5.积极治疗

  如果结节被诊断为需要治疗的疾病,那么请务必遵医嘱进行相应的治疗。不要拖延,及时采取措施是保障健康的关键。

  6.定期复查

  定期复查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已被诊断为良性结节的情况。医生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合适的复查周期,以确保结节的状态没有发生变化。

  想要结节自然消,首先得管住嘴

  当医生告知我们身体出现结节时,很容易产生焦虑和担忧。然而,面对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保持冷静,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可能让结节逐渐减小,恢复健康。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针对结节的饮食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控制摄入含糖食物

  研究表明,高糖饮食可能会导致体内炎症反应升高,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加重结节的情况。因此,我们应该减少糖分摄入,尤其是精制糖和高糖食品,如糖果、甜点等,以保持血糖稳定和免疫系统的健康。

  2.控制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高脂肪饮食容易导致体重增加,而过重可能会加重结节的情况。此外,高脂肪饮食还可能影响体内荷尔蒙水平,进而影响结节的生长和发展。因此,我们建议减少油炸食品、动物脂肪等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多选择低脂、清淡的食物。

  3.少吃含咖啡因食物和饮品

  含咖啡因的食物和饮品可能会影响体内荷尔蒙水平,从而影响结节的生长。咖啡、浓茶、巧克力等都是常见的含咖啡因食品,我们建议减少这类食物的摄入,以保持体内荷尔蒙水平的平衡。

  此外,结节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如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饮食只是其中一方面。如果您发现自己或家人有结节的情况,应尽早咨询医生,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