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女性不孕症的前兆?

2024-06-11 16:13 来源:99健康网

   女性不孕症的5大前兆

  1、年纪轻轻就出现闭经

  年龄超过18岁仍没有月经来潮,或者月经来潮后又连续停经6个月以上。闭经很可能是因为女性子宫、卵巢等出现病变,容易引起不孕。

  2、经常痛经

  痛经可能是因为子宫病变、盆腔不健康等引起的。需要重视!

  3、白带异常

  阴道炎,宫颈疾病等存在时,会出现白带异常,表现为白带增多,色黄,有异味,外阴痒痛等,或是经常腹痛腰痛,这些都会影响受孕。

  4、非哺乳期,乳房溢奶

  非哺乳期,乳房经挤压或者自行有乳汁溢出,坑是由于肿瘤、妇科疾病、肾脏疾病或者服用避孕药引起的。溢乳常常并闭经会导致不孕。

  5、月经紊乱

  表现为:月经周期经常提早或推迟,月经量过多或过少,以及经期延长等。

  女性不孕治疗需要掌握关键点治疗不孕试试4则药膳方

  不孕症是指婚后同居,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达1年以上而未能怀孕者。根据婚后是否受过孕又可分为原发性不孕和继发性不孕。原发性不孕指从未妊娠过;继发性不孕指曾有过妊娠,以后1年以上未避孕而未再妊娠。根据不孕的原因可分为相对不孕和绝对不孕:相对不孕是指夫妇一方因某种原因阻碍受孕或使生育力降低,导致暂时性不孕,如该因素得到纠正,仍有可能怀孕。

  女性不孕治疗需要掌握关键点

  女性不孕症治疗的关键是找出引起不孕症的真正原因,然后针对病因治疗,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卵巢性不孕症,是无成熟卵子排出,必须用促排卵药物,如克罗米芬(氯米芬、氯底酚胺)等促进卵子生长、发育与成熟的药物;输卵管性不孕症,必须治疗输卵管的疾病,如输卵管炎症,必须消炎;输卵管阻塞必须进行输卵管介入疗法--疏通输卵管腔。子宫性不孕症,必须仔细寻找发生在子宫的病变,如子宫内膜炎等,要针对性治疗。总之,不孕症的治疗关键在于解决引起不孕的“卡壳”之处,并且切实解决它,才能为顺利怀孕创造佳条件。

  治疗不孕需要注意的四个要点

  (1)要求医生给出确诊病因:也就是说,要求为你诊治的医生对你的不孕症终给一个明确的病因诊断。因为“不孕症”或“不育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名称,而是由150余种疾病引起的共同临床表现。如果你的医生不能确诊病因,只是抱着“试着治,不行再说”的态度来治疗,那多半对治疗你的疾病没有任何帮助,相反,还会贻误你的佳治疗时机。

  (2)拒绝过度服务:有些医院对不孕不育的患者,在没有搞清病因的情况下,先开一堆检查项目和药物,百般劝诱你买单,甚至一个“医生”几个“导医”,阻止患者之间交流。你应冷静对待,在没有明确诊断和搞清病因的前提下,不要接受所谓的治疗。

  (3)要求对病情治疗的知情选择:针对每一种病因,一般都有几种治疗方案可供选择。患者应要求医生提供所有可行的治疗方案,以便选择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案。有些医生只推荐自己擅长的或经济效益好的方案,甚至胡编一些所谓的疗法,比如“金标”疗法、秘方治疗等,只为骗取钱财。

  (4)要求出示检测标准、治疗过程记录:如果你的医生只是一味地推荐某种药物,而没有明确告诉你所提供药品的成分和厂家,说什么是“秘方”或“保密”等,可能是自制药品,甚至是假药;如果实施手术治疗,必须提供光盘或录像,否则证明无法检测或重复,暗箱操作必有“猫腻”。出示检测标准及治疗过程影像是现代医学完全可以做到的。

  治疗女性不孕可试试4则药膳方

  (1)生姜红糖泥

  原料:鲜生姜500g,红糖500g,

  制作方法:姜捣为泥,加入红糖,拌匀,蒸1小时,晒3日,共九蒸九晒。好在夏季三伏,每伏各蒸晒3次。

  服用方法:在经期开始时服用,每次1匙,1日3次,连服1个月。服药期间忌房事。

  功能主治:温暖子宫,适用于妇女宫冷不孕。

  (2)后宫粥

  原料:制半夏、茯苓、陈皮、苍术各10g,香附、神曲各20g,川芎6g,大米100g。

  制作方法:将上述7味药加水共煎,留汁去渣,加入洗净的大米,共煮成粥。

  服用方法:每日2次,空腹温食。

  功能主治:健脾燥湿,化痰祛脂,适用于痰湿不孕、肥胖。

  (3)温补鹌鹑汤

  原料:鹌鹑2只,艾叶30g,菟丝子15g,川芎10g。

  制作方法:鹌鹑宰杀,去毛和内脏,备用;将3味药用清水3碗煎至1碗,用纱布过滤取汁,然后将药汁和鹌鸦用魄畿好,隔水炖熟即可。

  服用方法:喝汤食肉,佐餐食。

  功能主治:温肾固脉,可辅治体虚、子宫寒冷、不受孕者

  (4)韭菜炒羊肝

  原料:韭菜100g,羊肝150g,葱、姜、盐各适量。

  制作方法:韭菜洗净,切段;羊肝切片,共放铁锅内用旺火炒,将熟时,加入葱、姜、盐调味,熟即可。

  服用方法:佐餐食。每天1次,月经前连服数天。

  功能主治:适用于经期不规律、经量时多时少、乳房涨、时常叹息者。

健康百科 更多